凤城有句老话:时节做时粿,时令防时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不同的节日,要吃不一样的粿。
“粿”这种食品,是凤城这边特有的一种小吃,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食物。
“粿”这个字,顾名思义,就是用米做的,严格来说,是用米磨成的粘米粉做的,当然,并不仅仅只是粘米粉,糯米粉、麦粉、番薯粉等等都可以,不同的面粉做出不同的“粿”,甚至即使粿皮一样,馅料不同的话,还能衍生出更多不同的粿品。
口感丰富,形态多样,咸甜皆有,可蒸可炊可煎可油炸,“粿”这种食物,被凤城人都玩出花来了。
不过,各种大小节日里,有一样粿品,是始终都会出现的,那就是“红桃粿”。
凤城的家庭主妇,绝大部分都知道怎么做红桃粿,因为有专门的木头雕刻的“粿印”,不过做出来的红桃粿好不好吃,这个跟粿皮有很大关系,手艺好的人做出来的红桃粿皮薄馅多,手艺一般的则是皮厚馅少,一口下去,吃的都是粿皮……
苗家姑嫂三人手艺都不错,尤其王凤娟和苗玉兰,做起来粿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粘米粉放在一个超大的铁盆里,加红曲米搅拌后,先倒一点开水下去,用一根筷子大力不停搅拌,在这个搅拌的过程中根据面粉的粘稠程度加水,最后搅拌得差不多了,再双手大力揉搓,直至搓成一个大面团。
做粿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经验揪一小块面团,在掌心里搓成一个圆团子,把圆团子放在左手掌心,右手把圆团压扁,压扁后左手托着面团,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面团慢慢捏成圆形,呈碗状,然后拿汤匙舀一汤匙馅料放在粿皮上,先把填好馅料的粿皮对折,中间的那条缝捏紧,平坦的那面对着粿印放下去,再用力一按一压,再稍微用力把粿印对着手心轻轻磕一下,粿印翻转过来,一个正面印有吉祥花纹的红桃粿就做好了。
穆安宁原本兴致勃勃想帮忙,被那姑嫂三人拒绝了,让她去看着卤猪蹄的炉子,注意不要让火熄了。
穆安宁英雄无用武之地,实在无聊,那边杀鸡杀鱼的又用不上她,再说,她也不会呀……不过,就算她想帮忙,苗锋苗锐都会拒绝的。
这个时候家里人手多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这么多人,又都是手脚麻利干惯活儿的,最后她只好拉着小表弟,俩人蹲土灶前一边看火一边有一搭没一塔聊天了,嘿,你别说,苗冲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人家对村里很多人家的事情都很清楚,比穆安宁这个以前只知道一心读圣贤书的厉害多了。
穆安宁对着苗冲竖起了大拇指,“你厉害啊,这要是以前,你都可以去当地下工作者了。”
苗冲嘿嘿一笑,小孩儿还挺骄傲的,他摆摆手,佯装谦虚,“表姐你过奖啦,其实我是人缘好,村里好多我的小弟,村子里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他们都会跟我汇报。”
哇哦,小表弟居然还是村里小孩儿的老大?失敬失敬。
苗冲挺了挺并不雄壮的胸膛,正想说几句什么,那边谢丽霞在喊他了,“苗冲,去杂物房把炊笼和笼盖拿出来,对了,还有炊布,要炊红桃粿了。”
“马上。”苗冲应了一声,赶紧跑了过去,穆安宁看了下灶膛里的火,好几大块碳在慢慢烧着呢,其实都不用人时时刻刻盯着的,她也跑了出去,“我来帮忙,是不是要用那个大风炉炊红桃粿啊?”
“对。”苗玉兰看剩下的面团不多了,差不多快完工,她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下腰,“那你和苗冲负责看着大风炉啊,看看你舅舅那边有什么要帮忙的,去搭把手。”
“不用安宁。”苗刚喊了一声,“我们这边已经差不多了,我把鸡和猪肉这些拿去老二那边煮,对了,还有那两尾大鲤鮕,是不是要现在就先炊熟?”
“都可以,反正天气这么冷,放在粿架过一夜不会坏的。”王凤娟直起腰,应了苗刚一声。
“那我们过去了。”
苗刚和苗强带着苗锋苗锐两兄弟过隔壁苗强那边去了,院子里就剩穆安宁和苗冲这姐弟两在看着大风炉了。
穆安宁双眼紧紧盯着蒸笼,“不知道要多久才会熟啊?”
“二十分钟左右吧。”苗冲很有经验的样子,“我们用大火,很快的,而且如果炊太久粿皮会“笑嘴”,拜神的时候不好看,不能用。”
“笑嘴”就是粿皮裂开的意思,但是这个红桃粿是准备明天拿来祭祖拜神用的,不能说“裂开”,要说“笑嘴”。
也挺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