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送穆安宁去学校的人换成了苗锋。
在路上苗锋把他们中午说的那些都跟穆安宁说了,穆安宁点头,“挺好的,我也觉得我们可以抓住过年这个机会赚一波钱先。”
苗锋呵呵笑了起来,“你们什么时候放寒假啊?”
穆安宁:“不知道,老师还没说,不过估计应该是过年前半个月吧。”
苗锋:“那到时候你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去,我们可以卖东西一直卖到二十九。”
“这么拼啊!”穆安宁小小感叹了一句,不过马上又笑了起来,“爱拼才会赢。”
苗锋:“对,就是这句话!力不到不为财嘛,而且越是临近过年东西越好卖,我和苗锐的想法是到时候骑着自行车拿竹筐装了要卖的东西去那些住家集中的地方卖。”
“这样每天来回挺辛苦的。”
“嘿,年轻时候不吃苦什么时候吃苦啊,再说其实也没什么辛苦的,又不是步行,而且你要知道,每年双抢时候那个才叫苦呢,再说了,咱们农村人,吃苦习惯了。”
穆安宁听得有点心酸,“锋哥,加油!”
苗锋哈哈笑,“其实我还想批发些碰桶柑去市里卖,哎,可惜咱们家自己没种柑树。”
凤城的碰桶柑非常出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了,凤城人保留着很多的传统习俗,比如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的时候都要带上两对碰桶柑,柑比桔子大,凤城人也就把柑称为“大桔”,而凤城话“桔”和“吉”同音,“大桔”也就是“大吉”,所以过年去人家拜年的时候都要带上一对“大吉”,而走的时候主人家也会回上一对“大吉”让客人带走,有些年轻人把这个戏称为“换柑行动”。
尤其这两年日子好过了,每年过年时候,年货清单中凤城柑是必不可少的。
穆安宁表示大力支持,“去批发呗,你要是缺钱,我有,我这几年存了不少零花钱,我给你。”
苗锋摇头,“那倒不用,你锋哥我出去打工赚的钱你大妗只拿一半,剩下一半都是让我们自己保管。”
“反正你要是缺钱就和我说啊锋哥。”
“知道了小丫头。”苗锋笑笑,果然妹妹比弟弟好啊,贴心又懂事。
初三生,学校和老师都很重视,中考是一道分水岭,不夸张的说,这道分水岭甚至能影响到很多农村孩子的未来,毕竟不管什么时候,能考上大学的人都是比较少的,若是考上中专毕业后那就是国家干部身份,鲤鱼跃龙门了,这个时候中专的分数其实比普通高中还要高,当然,穆安宁想考的一中那个是市里最好的高中,中专的分数比普通高中高,但一中的分数又比中专还要高!
这样的情况下,心里有再多关于未来的想法,穆安宁暂时都没精力去管了,全心全意把学习成绩提高起来再说。
也是因为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上,家里人现在也都知道了她的目标,都不敢打扰她,所以虽然苗锋和苗锐已经骑着单车载着苗玉兰带着王凤娟和谢丽霞做的豆方和酥饺还有油索往市里跑了好几趟,但因为每次去市里都是选在穆安宁上课的时候去的,所以穆安宁还不知道这些,不过她有时也会纳闷,怎么锋哥他们还不行动,难道要等到差不多过年才开始?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期末考了,那天周六天气实在冷,穆安宁难得赖了一会床,起来后发现不仅仅她妈和大舅一家都在,隔壁二舅一家子也过来了,一群人围坐在客厅的茶几那里正在说些什么,时不时还能听到压低了的笑声,这是遇到什么高兴事了?
苗冲第一个发现穆安宁过来了,小胖子跳了起来,朝穆安宁招手,“表姐,快过来!”
“怎么了?”穆安宁先跟一圈长辈打招呼,最后才问苗冲,“你考试一百分啊?”
小学放假比中学早,不过这段时间穆安宁忙,苗冲也不敢来打扰她,穆安宁记得苗冲好像周五的时候发期末考试成绩。
“嘿嘿,没有没有,我数学考了九十八,语文只考了九十,不过,”小胖子话锋一转,嘿嘿笑了起来,“这个事情比我考了双百还高兴!”
“哦,什么事啊?”穆安宁拿了一张凳子在苗玉兰的旁边坐了下来。
“让我说让我说……”苗冲怕大人们抢了他的话,赶紧嚷嚷道,“表姐,我们要赚大钱了,锋哥和锐哥昨天回来说市里有两个大厂跟我们家下了订单,分别要了四百斤豆方四百斤酥饺还有两百斤油索!”
穆安宁惊讶,“锋哥和锐哥这么厉害,居然让人家工厂跟我们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