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到了除夕。
凤城这边把除夕吃年夜饭叫做“围炉”。
围炉这个习俗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了,康熙年间的凤城县志里就有记载:“除夕放爆竹,家人团坐而食,谓之围炉”。
今年的围炉,是在苗刚家。
苗刚和苗强兄弟俩人早就分家多年了,不过家里没有长辈,兄弟俩感情好,又就住在隔壁,每年的年夜饭是轮流着在两家吃的,今年其实轮到了苗强家,但苗刚是老大,苗玉兰又回来了住在苗刚家,长兄如父,这一顿年夜饭在某个意义上来说是一家人的大团圆,那肯定是必须在苗刚家吃的。
下午祭祖后姑嫂三个人就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忙个不停了,其他人各有分工,有的负责贴春联,有的负责在大门口吊灯笼,有的去打水,除夕这天必须把水缸装满,米缸填满,这都是有说法的,蕴含着“年年有余”的吉祥含义。
苗冲最小,家里人多,也没什么要他帮忙的,谢丽霞就让他先回家洗澡去了,这边的习俗是年三十下午小孩就要洗澡换新衣服。
苗冲乖乖应了一声,回家烧洗澡水去了,穆安宁刚好忙完,想了下跟她妈说道,“妈,我也去二舅家洗澡吧,刚好帮苗冲烧火。”
苗玉兰想了想,招呼苗锋两兄弟,“苗锋苗锐,你们两个也过去吧,这边的炉灶现在都忙着呢,想烧洗澡水的话要等吃完饭了。”
王凤娟也赶人,“都过去你二叔那边吧,把炉灶烧起来,红红火火过大年。”
老二一家都在自己这边,他家那边现在可不是冷灶冷锅的,这可不好,让几个孩子过去热闹下。
苗锋从木梯上下来,拍了拍手,“行,春联什么的都已经弄好了,那我们过去了。”
1992年的除夕夜就在大家的忙碌欢笑声中到来了。
快吃饭的时候,谢丽霞找了一圈没看到苗冲,问穆安宁,“安宁,苗冲呢?”
穆安宁惊讶,“他还没回来吗?”
谢丽霞一听就知道了,“这小子又跑出去玩了?”
穆安宁:“洗完澡他说要去村里找同学炫耀他的新衣服,我怕他玩得忘了时间,还特地跟他说了一定要早点回来……”
苗刚喊苗锋苗锐,“你们两个一个去村口的大榕树看看,一个去伯公庙。”
年三十夜,苗冲就算找同学玩这个吃饭的时间点也不会在人家家里,要么就是在村口榕树那边,要么就是在村东头的伯公庙,伯公庙前面也有片很大的空地,村里的小孩喜欢去那里玩。
苗锋苗锐应了一声,刚走出大门,就看到有个小胖子正急匆匆往家里跑回来,得,不用找了,人家自己回来了。
“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可以吃饭了吗?”
谢丽霞看苗冲一头汗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今天大年三十,不能骂孩子,忍忍忍,“都叫你早点回来,你跑哪里去了?”
苗冲嘿嘿笑,“没去哪,对了,妈,我看到王为民和王文凤还有王文龙了,他们三个也回来了。”
谢丽霞:“过年回来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苗冲:“我听阿生说,那几个人是下午才回来的,好像他们家什么都没弄呢,刚才我还特地跑去看了,那个王文龙在贴春联,王文凤在扫地,还有还有啊,那个王为民在骂王文凤,说之前就叫她回来准备过年的事情,她一直不肯,现在好了,今天晚上年夜饭都不知道吃什么好。”
阿生是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跟苗冲既是同学又是好兄弟。
穆安宁也凑过来八卦,“他们家不祭祖拜老爷吗?”
以前每年这些事情都有苗玉兰操持,王家那三个人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尤其那兄妹两个,每年都是等到除夕夜要吃年夜饭的时候才会出现,吃现成的,现在,呵呵!
苗冲摇头,“我不知道啊,反正我刚才特地跑去他们家那边逛了一圈,没看到他们家烟囱有冒烟。”
穆安宁“哦”了一声,就把这事放一边了。
那一家子的狗屁倒灶事,她一点都不关心,只会幸灾乐祸,不过,“那个柳琴没跟着他们回来啊?”
苗冲瞪大了眼睛,“柳琴长什么样子?我没看到啊,反正就看到他们三个人。”
柳琴当年跟人跑路的时候苗冲才两三岁,虽然最近在长辈口中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但他没见过柳琴,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穆安宁:“据说王文凤跟她长得很像。”
苗冲摇头:“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