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儿女,除了周卫安因为刚从高中毕业没多久,再加上农村户口,暂时只能在家里呆着务农,其他四个,都念到了初中毕业,倒不是周父周母不给他们继续往上念,而是前几年,那是真的难啊,这个灾那个灾的,农民一年干到头最后也没落得几个钱,这四个大的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年龄差,基本不给周援朝两口子喘口气的机会,能咬牙让他们四兄妹念完初中,这都还是靠着周父卖了周爷爷周奶奶留下的几根金条才撑得住的。不过也正是因为都念了初中,在这个上学是一种奢侈的时代,尤其是在农村,周家的四兄妹,都可以算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了。靠着这响当当的学历,周大哥成为凤山大队的会计,周二哥运气好,遇到一个机会,通过考核成了一名光荣的公社办事员,虽然属于不脱产的干部,但也算是半脚踏出了农门。,周三姐和周四姐都嫁到了镇上去,而且凭着各自的本事和娘家婆家一起出力,周三姐光荣地成为了镇上供销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要知道,这个年代,供销社那可是一个让人眼红的单位;周四姐则是初中毕业后跟村里的赤脚医生学了一段时间,考到了公社卫生院当了一名护士。
周卫安高中毕业后,他的哥哥姐姐本想想办法帮他在镇上找一份工作的,虽然这年头,农村户口确实不容易找工作,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哥哥姐姐再加上两个姐夫家一起发发力,想来也不是很难找到,但是原主不干啊,念了这么多年的书,他也是有自己的骄傲的,哥哥也就罢了,靠姐夫找工作算什么?他不是跟自己的姐姐关系不好,相反,是太好了,所以才更不想让自己姐姐因为自己的事在婆家直不起腰,这也是虽然原主被父母惯得有些游手好闲,拈轻怕重,但家里人还是个个都宠着他的原因,毕竟,哪个当哥哥姐姐的,会不喜欢这样维护自己为自己着想的弟弟呢,这也是两个嫂子两个姐夫高看这个小舅子一眼的原因。
话说回来,十八岁的少年,之前一直都是在学校里读书,从小没干过多少农活的人,又怎么能要求他一下子勤快起来。而现在,周卫安过来了,下地,那是不可能的,怎么说也是来自后世信息爆炸时代的新新人类,既是从小见多识广的富二代,又念着国内最TOP的高校,他脑袋里的知识和眼界,远非时下人能比,至少在凤山大队,是没有什么人的见识能比他更开阔,虽然因为春耕,迫不得已下地参加劳动,但他也不是强迫自己的人,实在干不了的事不会逞强,面子是什么?能吃吗?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嗯,他就是这么厚脸皮的人,一番话,让谢起云差点笑死,这货可不是反驳周卫安的意见,毕竟,她也是实在受不了的呀。
说起谢起云,这里说的是原主,原主是个知青,嗯,这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之一了。小姑娘看着娇滴滴的,性格其实很是爽朗大方,父母都是高校的教授,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这是这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日子不好过,双双被下放到隔壁省的农场里了,两个哥哥一个在西南当兵,一个下乡到了北方。原谢起云跟原周卫安一样,都是比上面的哥哥小很多岁,都是家里最小的那个,谢父谢母下放前最放心不下这个小女儿了,但是留她一个人在城里更是担心,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人脉,才把谢起云下乡的地点定到凤城市这里,其实说起来,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谢父年轻时跟早年出去闯荡的周父有过几面之交,非常时刻想起了周父这个人,虽然知道交浅言深,但谢父对周父的为人还是有点了解的,尤其知道他是凤山大队的大队长,更是对闺女如果在这个地方下乡的安全保障有了一定信心,这才想尽办法把谢起云下乡的地点改到了这里,又给周父写了书信托付,而周父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谢起云来凤山大队下乡差不多两年了,这两年间,周父大大方方跟村里人承认说谢起云是故人之后,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总是会喊谢起云过来,又或是让两个儿媳妇带着谢起云一起下地干活,谢起云虽然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但其实性子并不娇惯,尤其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家人分离,父母不在身边,很是懂得感恩,虽然确实农活方面干得不是很好,却跟周家几个小的关系分外好,劳作之余也会带着几个小的认字,两个哥哥每次给她寄来糖果之类,也总是大方跟周家几个小的分享,在周家几个小孩那里,谢起云地位可是很高的,周家人看在眼里,对这个小姑娘也多了几分真心的喜爱,尤其是后来谢起云跟周卫安看对了眼了,这不,在他们两个都满了十八,周卫安刚毕业,周家人就让他们成了亲,当然,做事妥帖的周父事先写了书信给远在他乡农场的谢父谢母,征求他们的意见,非常时期,谢父也知道,不管周家人平时有多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