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字元常。
颍川长社人,书法家。
父钟迪,子钟毓、钟会,妻贾氏。
生公元151年,逝公元230年,享年八十。
出身颍川钟氏,名门望族 ,有佐世之才。
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同往洛阳,途遇相士拦路曰:“此子日后富贵,惜命犯水劫,若能避此劫,富贵终老。”
瑜使钱问如何避劫,相面者答曰:“离水而居,遇水则避。”
瑜并未放在心上,车至十里,遇一桥,车行桥半,马突然受惊,掀轿入河。
瑜见相士话果真应验,便不再赶赴洛阳,回返颍川,培养钟繇。并使钱财请名师,使钟繇潜心学问。
立冠不久,钟繇被察举孝廉,任尚书郎、阳陵令,因病去职,又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时天子被挟持于长安,大将李傕、郭汜专权,阻断天子与关东联系。
公元192年,操被推举为兖州牧,征讨黄巾贼。
操便派使者前往长安面呈公文,讨要诏书。
郭汜、李傕见无好处,不愿拟诏。
繇曰:“今天下英难并起,各自托帝命辖制一方,我观唯有曹操心系王室,若是拒之,岂不寒了忠良之心。”
二人心想曰:“现在交好,日后缺粮也好相借。”
又一想:“一纸诏书而已,若是为难,必然结仇。”
郭、李二人想通关节,遂从钟繇。
钟繇受命草拟诏书,呈天子观阅,天子又递郭、李审阅。
郭、李点头,天子按上大印,下发使者。
公元195年,郭、李为地盘大打出手,相互不服。
杨彪与钟繇相商。
彪曰:“陛下来长安已有四五年矣,当是时候还都洛阳。”
杨彪心中想曰:“桓、灵二帝重用宦官,施行党锢,滥杀忠良。卖官鬻官,民不聊生。先有黄巾之乱,后有诸侯争霸。汉虽失德,但未失心。今天子受尽苦难,能晓百官不易,百姓疾苦。再掌朝政,必然圣明,文、景之治可期也。”
钟繇心中想曰:“汉室颓败,何以复焉?洛阳残破,何处栖身?天下诸侯欲复春秋之势,称王称霸,大汉焉能独存。”
繇叹曰:“先下诏发往各州,再作定论。”
彪也叹曰:“汉室宗亲,唯刘景升忠心耿耿,元常以为景升可辅陛下中兴汉室,重振朝纲乎?”
繇曰:“刘景升乃治世能臣,奈何当今世道不古,非雄主不能济世。我观曹孟德有雄主之姿,能以铁腕手段,复定兖州,胆略过人,无人可及。我以为非此人不可安天下也。”
彪也无力辩驳。
帝旨发往各州,唯操愿意迎奉。
操使曹洪先行,攻讨路上贼寇,打通道路,奉帝先回洛阳,操再前往面圣。
操见帝拜曰:“陛下受苦,臣之过也。”
帝大为感动曰:“曹孟德忠良尔。”
操叫人搬上帝室用器,供天子使用。
后曹操与钟繇密见。
繇曰:“公不惧迎去许都,步董卓之后?”
操曰:“我虑此事,数日不眠,诸将也是如此劝我。一日我去牵马,刚好见马生子,幼马落地,其母舔赎,使我大悟。我食汉禄,行忠君之事,岂可因噎废食。”
繇曰:“汝不惧奸人进谗,心腹加害?”
操曰:“人惧有死矣,若是瞻前顾后,何以成事?”
繇叹曰:“将军果真胆识过人。”
操奉天子于许都,钟繇迁任御史中丞,不久任侍中。
公元199年,关中诸侯阳奉阴违,曹操苦无对策,问计荀彧。荀彧举荐钟繇 。
操命钟繇以侍中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将。
钟繇招降马腾、韩遂,各遣一子送往朝廷为质。
公元200年,操征袁绍,繇使人送战马二千匹,以资军用。
操大喜曰:“钟元常乃孤萧何也。”
公元213年,魏国建立,钟繇任大理。
公元216年,升为相国,曹丕意欲拢之,赏赐钟繇五熟釜,釜上刻文曰:“汉室屏障魏国也,可为相国者钟元常,如心脊之重,不知如何安放,百官之师,众人楷模。”
钟繇并不领情。
公元220年 ,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公元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