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胖子放出风声,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为了让人们身体健康,官府迫不得已决定,以后的盐价翻上一番。
于是各个商家、店铺、酒楼和百姓家,都开始屯盐。官方还没涨价,民间就开始涨了。
人们的盐越屯越多,盐价越涨越高。张胖子很满意,他认为猪养肥了,该过年了。
一时之间,衙役、捕快尽出,向没有背景的店铺,蜂拥而至。
………
城中的小杂货铺,几乎全部中招。因为油、盐、酱、米、面、醋,杂货铺里都有。
罪名是囤积私盐,哄抬物价。
哄抬物价勉强说的上,囤积私盐就有点不靠谱了,人家可是从官仓里买的。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官方都拥有最终解释权。
张胖子对私盐的解释就是:
“官仓里的盐是官盐,但私人买了后,自然就变成了私盐。”
不错,这话说的可圈可点,李安然不得不佩服。
店铺老板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盐全被查收,并处罚银五十两。
给了银子就放人,诚信交易,童叟无欺。
官府也要讲究公信力嘛。
没银子?这好办!大牢里挨顿打,喝几天泔水,银子自然就有了。
这年头,公信力有点就行,震慑力才是最重要的。
……
这一票捞到了食盐六百来袋,银子三万多两。其中张胖子拿出五千两给众衙役、捕快、狱卒们分了。
虽然在查抄店铺过程中,他们已经中饱私囊。但规则不可破,该分的银子还是得分。
县丞、张胖子和李安然三人,每人也分得三千两。规矩不可破嘛……你懂的……
随后张胖子向西门全汇报:
“抢刧官盐大案已破,处决悍匪七名。追回私盐四百三十袋,赃银二万一千二百五十两。”
西门城主大笔一挥,向上报告:
“家奴西门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幸没给家主丢脸,抢刧官盐大案已告破。”
“处决悍匪七十九名。追回私盐二百五十袋,赃银一万零七百两。”
西门世家师爷,也不甘落后。写就了一篇花团锦簇的奏折:
“刁民于北部边境聚众造反,逐成燎原之势。西门世家为维护地方安宁,令麾下武士十万,在盐城大败叛军……”
估计那几个盐贩子,听了奏折内容后,也能含笑九泉了。
……
盐城东门旁,有家吃食店。身着短衣的苦力、民夫,经常在一楼的长桌上。喝着酸辣汤,吃着窝窝头。
二楼则是身着长袍的掌柜、账房先生吃饭的地方。点上一壶浊酒,两碟小菜,慢慢吃喝。
这家店的老板姓商,家里排行老三。对任何人都是笑脸相迎,大家都称呼他商三。
窝窝头一文铜钱,酸辣汤两碗一文,价格非常公道。
以前李安然没中举时,也是这家店的常客。
商三对李安然也非常照顾,知道他当时生病,没法干活。
在李安然走的时候,都会塞两个窝窝头给他。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当满城严查私盐时,这家吃食店没盐了。
商三正好前往官仓买盐,因此躲过了一劫。
别人都说商三运气好,香供的高。但人性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一个人的运气好,往往会引来他人的嫉妒。
有了嫉妒心的人,就见不得别人好。即使别人捡到了一文铜钱,也会诅咒别人用来买药吃。
……
有这样心态的人,就像得了一种病。看见别人幸福开心,就非常难受,活生生地自己折磨自己。
师爷荀子黑的儿子,荀绿啬就是这种人。
看见商三如此幸运,他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让自己的好受一点,便想出条毒计。
荀绿啬来到了吃食店,点了壶酒、一桌子菜大吃大喝。
酒足饭饱后不仅没给钱,还去典史衙门,把商三给告了。
说商三给酒里兑水,是大大的奸商。咬牙切齿的李安然,只好去衙门审案。
在路上遇到师爷荀子墨,急匆匆的赶来,送上纹银二十银。
“收,还是不收?”
最后李安然,用理智战胜了情绪。收下了这二十两银子,他还不想成为,盐城官场公敌。
李安然来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