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永恒太虚 > 第3章 门规

第3章 门规

这一路喷嚏可能打了有几天,每天几十个,待到第四天,凌风、老道二人终于是到了鹤鸣观。鹤鸣观在鹤鸣山中,鹤鸣山与青城山相距60余里,属于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脉的支脉,这里山势雄伟、林木茂盛、两河环抱,树木主要以松柏为主,整体峰峦叠翠、溪流潺潺。约2000年前,张道陵在此创派,属于天师道,奉老子为祖师。鹤鸣山是公认的九州道教发源地、道教祖庭。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论述,更多的信息,各位可以移步查阅相关资料,本文的鹤鸣派,与天师道无关。

言归正传,待得二人拾阶而上,到达观门口,道童早已在门外等候,接去浮尘,见道爷带回来一少年,道童今年年方9岁,凌风要比她大的几岁,问道:“道爷,这位哥哥是谁呀?”老道回:“童儿,以后他是你师兄了,待道爷看个好日子,为你俩举行入门仪式。”童儿好生欢喜,来了也有两年了,终于可以入门了。

安顿好后,道爷安排童儿带着凌风在观内熟悉环境,凌风四处看去。整个观呈现一个四方型的布局:从山门下,拾阶而上,一大片空地之后,是观门,古朴而庄重,上书“鹤鸣观”,三字苍穹有力、隐隐散发出道家风骨。童儿道:听道爷讲,这三个字是开派祖师道源子所写。

凌风问童儿道:“你为什么叫道爷?你没有入门吗?”童儿道:“没有入门,道爷讲了,遇到合适的人了,我就可以跟着一同入门。”凌风心想:“这道爷也是有趣,怎么会收了童儿在观内服侍,但又不给入门呢?”不过转念一想,也不是所有的道观人员都举行拜师入门仪式了,加上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众多难民都涌入道观或者寺庙想出家,不过出家是假,混口饭吃才是真的。道观和寺庙规模有限,也不可能大规模的收入门下,不过为了赈济难民,很多尚有余粮或收入尚可的道观和寺庙,都在门外摆上一口大锅,熬煮粥食,每日发放给难民。说到底,乱世之中,有信仰的人员,大多会做出善举。

熟悉环境之后,已临近天黑,老道吩咐道士们给凌风布置住所,凌风的住所位于观内居住区南侧,1人1间,房间古朴简单,一张宽3尺余、长6尺余的单人床,木质衣柜,一张木桌,四张椅子,简单而朴素。铺床的道人问道凌风:“您是掌门的在外收的弟子吗?”道人有此一问的原因是,凌风享受的是特殊待遇,一般刚入门的弟子,是睡大通铺,4-6人一间房,桌椅、衣柜皆是公用,凌风享受的待遇,待观内长老、掌门关门弟子以上规格,所以他在确认凌风是否是掌门弟子,其实他大体心里有底,问的原因是在确认,确认为掌门弟子之后,就需要搞好关系了,毕竟谁也不会傻到得罪掌门亲传弟子。

待得道人问完,凌风回道:“我并未入门。”凌风知道自己并未举行拜师入门仪式,虽说老道同意他跟随学本事,但万一他跟道童的待遇一样,在等待那个老道认为合适的人呢?所以才会回答并未入门。道人听闻,也未言语,言多必失的道理,他懂。

房间收拾好后,到了晚饭时间,道家严格遵守一日三餐进食制,认为早、中、晚三餐需要规律,进食时间间隔为4-6小时,早上7点左右、中午12点左右、晚上6点左右,在此时间之外的进食,都会提出批评教育。所谓:“空心茶、宜戒;卯时酒,申后饭,宜少。”

晚饭之后是晚课,凌风被安排旁听。道教讲究“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度己、度人、度亡”是大道法门中重要的教义,每日诵经的目的在于“即诵经语、当解经意。”目的是让修道之人不忘本心,融会贯通,始终铭记本派教义,树立正确的修行观念,以免习得本领之后,迷失本心、误入歧途。晚课学名《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一般诵《太上洞玄灵宝苦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三皈依》、《供养咒》等道经,如有兴趣的朋友,可移步查阅。

凌风还未入门,未经传经长老教授其义,自然听不懂,加之连日赶路,困乏交加,竟然在打坐时睡着了。待得晚课结束,童儿拍醒了还在跟周公深入探讨人生奥义的凌风,众人散去后,活动后,即洗漱上床休息,凌风已经记不得上一次住这么好的房子是什么时候了,这一觉,睡的特别踏实。

翌日,道童早早在外叫醒凌风,送来了道观、道袍、云靴,告诉凌风,今日举行入门仪式,想必是老道有所安排,今日只是通知凌风参加。道童嘱咐凌风:“道袍下面是本派教义和门规,在入门仪式前,需要诵读,最好是背诵,现在还有两个时辰,你赶紧熟悉诵读,两个时辰后,在大殿举行入门仪式,要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