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芸破涕为笑,拉着凌风的手,让凌风拉钩为证。“拉钩一百遍,谁也不许变,谁变谁小狗!”“师兄,这是你说的,以后你要保护我哦!”“自然自然,师兄绝对说话算数,谁欺负我的芸儿师妹,我就揍谁,揍到他学狗叫为止。”其实修道之人,要立誓言,是可以向天起誓的,如果不兑现誓言,那就会有损道心,别说证道归真,道心一破,那可能修行止步,甚至遭受天谴。
凌芸没有让凌风起誓转而让凌风拉钩为证的原因,是凌芸觉得,凌风有此心便足以,如若日后遇到不可抗的因素或者更强大的敌人,让凌风兑现诺言那不是致凌风于危险之境,作为师妹,念及同门手足之情,她不会这样。
二人心情恢复平静之后,来到师尊乘元子住处请安。乘元子见二人神色有异,问明原因之后,叹到:“你二人身世皆苦,但尝尽世间疾苦,必能成就大气,受苦未必是坏事,不愿受苦,才不是好事。”随后,乘元子讲述起当年门内的往事:
在妖道逃走,安顿了城内百姓之后,乘元子本想借自身本事,投身战事,利用自身修为,助朝廷击退敌兵,造福百姓。在回到道观,召集教众进行动员时,门内声音不一。
以大长老为首的保守派,认为修道之人不应参与世俗战事,因为战争往往与Z治相关,参与战事,必定朝廷加封名利,而这些名利,皆为修道之人所不耻,有损道心。道心已立,参与世俗战事,就是破了道心,必定容易剑走偏锋,影响证道;再者,证道之时,上天必定知其曾经参与世俗纷争、影响朝局和天下大势,势必不会赐予高阶仙位。
以三长老为首的,是维护掌教乘元子的,认为如不能拯救天下苍生,即便应位仙班,也有损道心。修道之人,为的就是天下黎民百姓,为苍生造福。如今外敌入侵,百姓饱受煎熬、国之不国,修道之人如不伸出援手,那修道有何用?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味的向着证位仙班,而放弃天下苍生,也是有违道心的。
极少数人没有主意,看双方符合说服对方。两边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一时间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这时,心性洒脱的二长老站出来,说道:“如今外敌入侵不假、官兵抗击外敌不假、百姓遭受战火、饱受煎熬不假,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的朝廷,腐败不堪,皇帝老儿早就举家逃走,在长江以南建都了,根本没有与国家共进退,听闻在江南,皇帝老儿、皇亲国戚夜夜歌舞升平,没有将百姓疾苦放在眼里。贫道夜观天象,帝星已晦涩昏暗,说明朝廷气数已尽,如今皇帝老儿的做法,实在为人所不齿。如今我派以拯救天下苍生的名义去拯救一个气运已到,本该衰败的朝廷,岂不是逆天而为?大国泱泱、未见其殇,如此昏君,不如随他去吧!”
此时,两边都没有办法去反驳二长老的言论,本来不想参与战事的一方,马上支持二长老的说法。管它朝廷该救不该救,反正不上战场,能够好好修行就行,哪管那么多。
乘元子见状,也只得暂且让步,不再言语,一句此事,待众长老商议之后,日后再议。乘元子过后并未与长老们商议,而是与二长老促膝长谈至深夜。从开派以来,教义规定:“道业有成、行善止恶、弘扬正道、光大我楣。”开始。
乘元子觉得,如今教众之中,长老们大多道业有成,最不济,也有合体后期修为,战力皆可以一敌千,可自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所谓行善止恶,外敌即是恶,我辈抗击外敌既是止恶,保家卫国,又正是弘扬正道,待得敌人退去,也是光大我楣的事情,此种事情,为何做不得?
二长老觉得,道业有成区分阶段,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如今,他们的阶段,尚未达到可以参与家国之事的阶段,而且本不应该参与;行善止恶乃是相对而言,外敌对于百姓而言,肯定是恶,但是面对这腐朽的朝廷,改朝换代,未必是恶。当朝的皇帝老儿及一干皇亲国戚,致天下百姓于危难之中,败光G运,也是恶,而且乃是大恶,外敌的恶,在于想推翻他们,即便只是看到了空隙,有机可乘。但是皇帝老儿的恶,到现在都还在滋生和加剧,非但没有带领官兵、民众们抗击外敌,而首先想到的是逃跑,指使忠诚之人去死,去送命,耗光自己人性命的同时,也耗光敌人的力量,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自己的江山基业和荣华富贵。这种更不得好死,我们去做了,也是当炮灰,皇帝老儿认为我们有功,然而老天不会认为我们有功。我们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并且是愚蠢到用自己的生命去拖延一个本不值得救的人死去的时间。
二长老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皇帝老儿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