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北门。
太和门。
一位老者双手攥紧,在宫门前走来走去。
满面焦急之色。
时不时地举目远眺。
旁边一名玄衣中年倒是稳重。
双手交叉于腹前,偶尔抬头看一下远方。
这位老者正是钟泰。
玄衣中年则是永乐侯陶如智。
离开极品香的时候,楚欣交待的清楚。
进宫面见皇后,无论事情是否顺利,在太和门前相见。
钟泰他们辞别皇后都有一盏茶的功夫了,怎么还不见九皇子。
难道……
钟泰摇了摇头。
他不敢再往下想。
天子脚下,尽是显赫贵胄。
风云变幻,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在这种地方,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没有不会发生的事情。
“来了!”
钟泰终于盼来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永乐侯也急忙上前两步。
“少爷!”
钟泰小跑着上前,抓住了缰绳。
楚欣翻身下马。
“先生,如何?”
楚欣问道。
“少爷,多亏了永乐侯,皇后娘娘答应与少爷相见。”
钟泰激动道。
“永乐侯陶如智拜见九皇子殿下。”
陶如智上前行礼。
“永乐侯为了大周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楚欣感佩!”
这句话若在平时,陶如智也就一乐了之。
然,此刻不同于往日。
他是在下一盘险棋。
也是在下一步大棋。
事若成,便是新皇的肱骨之臣,大周之擎天柱石。
可见,楚欣的这个枣简直甜得能要了永乐侯的小命。
“走,进宫拜见母后!”
楚欣整理衣冠就要入宫。
“殿下,这位姑娘不能进宫。”
永乐侯为难地说道。
“莲儿去喂马便是。”
莲儿姑娘冷冷说道。
“殿下,娘娘还等着呢。”
永乐侯催促。
“莫走远。”
楚欣看了莲儿一眼。
把一个姑娘家留在宫门外,楚欣多少有些不放心。
陶如智引路,三人直奔安庆宫。
“风西起。又老尽篱花,寒轻香佃。漫题红叶,句里意谁会。长天不恨江南远,苦恨无书寄……”
幽怨哀婉的江南小调在廊间回荡。
殿中身着立领长袍、面容娴静的贵妇人一怔。
挥手示意正在给她捶腿的宫女退下。
缓缓合上双眼。
江南小调。
好熟悉的音律。
她静静地回忆着少女时的点点滴滴。
满满家乡的味道。
“儿臣楚欣拜见母后!”
歌声戛然而止。
一个年轻俊郎的青年出现在大殿。
皇后抬手抹去眼角的泪痕。
“起身吧。”
“谢母后!”
陶皇后仔细上下打量楚欣。
一表人才!
七岁离京,那时还是个孩童。
眼前的年轻人面目清秀,充满活力。
隐隐带着皇上年轻时的影子。
陶皇后禁不住有几分窃喜。
“丽华妹妹也是江南女子,可惜……”
陶皇后提起了楚欣的生母韩丽华。
说到此,她轻轻擦拭眼角。
“人老了,眼泪总是这样不争气。”
陶皇后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母后哪里显老,欣儿初看,分明是位端庄的江南女子。”
永乐侯和钟泰听闻,不禁替楚欣捏了一把汗。
这是开玩笑的地方吗?
眼前可是掌管大周后宫、至尊无上的皇后娘娘。
历尽千难万险归周入宫,正是奋力一搏之时。
却如此说话不知轻重!
陶皇后也是眉头一紧。
“自从皇上病重,哀家许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话语了。”
继而绽开了笑容。
“你看,母后嫣然一笑,像不像江南田田叶间采莲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