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亲王与年羹尧兴趣相投,尚武轻文。对那些咬文嚼字的御史大夫嗤之以鼻,满脸写着“老子的事你们别管”。
但这些文化人心高气傲,一副“看不上我可以,但不能看不上我的职业”姿态在敦亲王面前反复横跳,不断刷新存在感。这种局面终于在敦亲王的一脚中拉下帷幕,而皇上最善于捧杀,非但没有过多责怪,还批准了敦亲王为生母请封的奏折。
沈安韶听说这一切知道是甄嬛的手段,至于年世兰复宠重回华妃一事这些不过是敦亲王与年家的回光返照罢了。
原剧情中的皇上与甄嬛共同指导的主题为争风吃醋的小短剧即将在圆明园上演。皇帝携众妃前往圆明园避暑前夕,派人秘密接三阿哥回宫。
沈安韶提议让弘时带着四阿哥一同回京。
不为别的,就是要阻止四阿哥与甄嬛初见面。
皇上没什么反应,只吩咐侍卫按三阿哥的话照做。
只有沈安韶后知后觉,皇上会不会以为三阿哥在故意内涵皇上兄弟不和。而后转念一想,皇上也是被三阿哥真诚打败过的好吗?
双方人马就这么悄无声息的错过,沈安韶暗自庆幸皇后忙昏了头,眼下顾不上怎么处置她了。
回宫后两位阿哥被教养在太后宫中,外人无从得知。腹黑乾小四初入皇宫不敢过分张扬,依旧唯三阿哥马首是瞻,继续藏拙。
皇上不露痕迹,将宠妃与皇子藏在隐秘处,大刀阔斧地对敦亲王及年家出手,手段雷霆万钧,重拳出击,毫无意外的大获全胜。
皇上登基不到三年,年家就从最鼎盛的外戚世家沦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年世兰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华妃降为后宫最低等的年答应,依旧住在翊坤宫。
可后宫众人都知道那个翊坤宫已经不是从前被人踏破门槛,众星捧月的宫殿了。被推上龙床不到半个月的颂芝又变回了年世兰的贴身宫女,连走在官道上都是缩着脖子低头疾行。
皇后在得知三阿哥已然回宫的消息后当天便召见了他,言语紧张,十分关心。沈安韶站在三阿哥身后垂眸不言,但她能感觉到从上面瞟来的冰冷眼神。
皇上直到第三日才踏足慈宁宫,这个手握天下人生死的男人经此一事苍老了一些,眼神都带着疲惫与心累。他关切地询问了三阿哥一些事后,便叫他们离开大殿,只留下他们母子二人。
从宫中内侍的只言片语中,沈安韶慢慢了解了这次叛乱的实情。
敦亲王常年清兵打仗很有威望,渐渐的吹捧让他将头衔从臣子变成了皇上的兄长。对皇上来说,他是臣子;而在他眼中,他是皇上的大哥。不把皇上当皇上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年羹尧也是如此,皇上不是谁的兄长,不是谁的好友,不是谁的丈夫,皇上只是皇上。后宫嫔妃受年世兰刁难已久,年家落败众人暗自松气欣喜,可转念一想若是哪天自己的娘家也遭此横祸,恐怕比年家更加凄惨。
年世兰被打入冷宫的那一天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与齐妃离宫那天如出一辙。
一代宠妃凋零之时,皇上正在问询三阿哥的功课,御前大总管苏培盛进来俯身低语几句,皇上有些愣神,原本握在手中的书册滑落。
沈安韶站在一侧俯身作鹌鹑模样,听到书册滑落的声响后稍稍怔忡。
弘时觉察到皇上的异常,停止背诵抬眼看着皇上。
御书房内寂静无声,沈安韶不敢抬头看皇上是什么表情,她只记得那个上午整个御书房空旷只剩呼吸声的场景。
前朝的事情一了,皇上更多的时候待在后宫。当日甄嬛与皇上做戏秘密前往蓬莱州时,皇后鼓动浣碧随行前往。皇上感动其姐妹情深,晋了浣碧为碧常在。
浣碧与甄嬛暂时言和,甄家检举年家谋逆有功,一时间风头正盛。皇上对莞嫔宠爱更甚从前,倒是冷落了安陵容。
景阳宫成了第二个翊坤宫,皇上已经有意晋封甄嬛为妃。沈安韶知道皇后快要出手了。
自从三阿哥在慈宁宫待了一段时间后,沈安韶总是劝三阿哥经常去看太后,侍奉太后。
他经常在慈宁宫遇见沈贵人沈眉庄,她如同原著般高冷孤傲,气质清冷,见到三阿哥微微点头。她并不多话,很多时候三阿哥坐在一侧为太后读书中的故事,而沈眉庄静静地站在太后身侧添茶侍奉。
皇后并不常来慈宁宫,很多时候只是坐一会儿就离开,看得出太后对这个侄女并不喜欢。
“弘时愈发懂事了,前些日子皇上说你的师傅还夸了你求学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