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茅草铺成的地铺上,林七开始畅想未来,清风带来的凉意和蚊子飞舞的嗡嗡声,很快打断了他的思绪。
弄些茅草盖在身上,再用树叶捂住了头脸,他感到世界清净了很多,又闭上眼尝试入睡。
半梦半醒之间,耳旁突然传来奇怪的声响,他猛地一惊,顿时清醒过来。
他悄悄掀起脸上的树叶,暮色笼罩下,屋中一片昏暗,但靠近门口的地方,还有些许的光亮。
借着微弱的光,他瞧见门口站了三人,正低声说着什么。由于屋内昏暗的缘故,他们并没有发现他。
他被三人扰了好梦,但不愿无事生非,又蒙上脸闭上眼试图入睡,只盼三人说得几句,便赶紧卷铺盖滚蛋。
不巧的是,三人似乎并没有这个打算,他们越说越起劲,似是有说不完的话。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声音渐渐加大,以至于每句话都清晰地落入了他耳中,吵得他完全没办法入睡。
三人议论的中心,是一个叫刘焕的人。对于此人,三人先是夸赞,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仅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军需保障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然而,随着他们谈话的深入,林七渐渐发现,他们与刘焕似乎不是一路人。
三人话里话外,似乎对刘焕颇为忌惮。尤其是那位被称作公子的,每提及刘焕,总会轻轻叹息,给人一种世间虽有贤才,却不能为我所用的遗憾。
林七不认识刘焕,但从三人透露的信息中,他很快便猜到,这个刘焕,极有可能便是那个养鸡的刘大人。
因为只有身为昌平知府的他,才会既要治理地方,又要保证边疆的粮草供应及军需。
猜到刘焕极有可能便是知府,他很快意识到,眼前三人的身份一定不一般。
他虽瞧不清他们装扮模样,但从他们议论的言语中,便可轻易地推测出来。因为他们议论之时,完全没有寻常人的小心翼翼,反倒像先生点评学生那样,肆无忌惮地评头论足。
隐隐猜到三人身份,林七心中一紧,连忙把呼吸也放缓了。他十分清楚,这等所谓的大人物,是十分忌惮隔墙有耳的,他可不想不明不白地被灭了口。
便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叮叮”的响声,像是铁棒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
听到这声音,其中一人说道:“来了!”快速走出屋去。
不大一会儿,出去之人又走进屋来,身后又多了一人。
那人一见公子,连忙叩拜道:“小人秦二龙,参见……公子。”
公子摆摆手道:“此处并无外人,不必多礼。我且问你,数日前北面之事,确是飞云宗所为吗?”
秦二龙答道:“是,而且那批金银,眼下便在这樊阳城中。”
公子道:“哦,仔细说说!”
秦二龙清清嗓子,向三人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林七在一旁听了,也大概明白了事件的经过。
原来数月之前,公子接到线报,北边的俞国生出了虎狼之心,欲遣重金收买吴国重臣,促成两家联手,共同图谋云国。
公子夙夜忧虑,终于思得一良计:派人假扮万朝宗——吴国最强盛的宗门——弟子,在途中劫夺这批金银。
如若功成,此举可谓一箭三雕。一则可使吴俞两国相互猜忌,暂保云国无虞;二则可令吴国重臣与万朝宗相互猜忌,削弱吴国实力;三则可用这批金银招兵马买,增强云国实力。
此计可谓绝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公子兴致勃勃地安排了人手,准备半道劫夺时,一个消息突然传来:那批金银刚进吴国境内,便被一群万朝宗弟子给抢了!
果然如他所料,吴俞两国因此相互猜忌,几乎在边境大动干戈;吴国朝堂更是乱作一团,堂同伐异之下,俞国想要收买的重臣,也因此而死于非命。
然而,公子并未因此感到高兴,反而感到深深地忌惮。他所谋之事极其隐秘,几乎没有泄露的可能,但抢先之人竟犹如他肚中蛔虫一般,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更可怕的是,此人行动之快——组织人手,判断之果决,竟隐隐还在他之上。
他思来想去,在云国境内,也只有老二的飞云宗,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动声色地调动如此多的高手。
他知道老二一向好勇斗狠,绝没有这个脑子,那么,谋划之人究竟是谁呢?
这个不知姓名的人让他如芒刺在背。武力方面,燕山早已不复当年,不但镇不住狼子野心的飞云宗,连自保也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