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相伴的日子自然是比一个人有趣的,七八天的时间姜殊觉得似乎也没有那么难捱,过去还算快,这几天她和姜坷素两个人同吃同住,每日都同行去听书,日日的故事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精彩。很快,船第一个暂时停靠的地方:安山城到了。船只在这里停岸半日,中午停下,晚间就要出发。船上客人可以自行下船四处逛逛、采买东西、体验了一些不同的风俗,但是需要把控时间,小心误了船。
在船上漂漂浮浮了好几日,终于有机会可以去地上走一走,姜殊是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这日船一靠岸,午膳都没用姜殊就拉着姜坷素一起下了船,说是要体会久违的陆地生活。他们先去找了专门的信客将姜殊提前在船上写好的两份家书寄回大凉都城,当时走的时候明明说是要经常寄信回去给他们报平安,等到书信到手,怕又是过去了好几日,姜父姜母指定很担心,也不知道会不会四处找她。说实话,如果要她说出在这个书中世界里最对不住的人,那肯定是姜父姜母,他们对她极好,呵护备至,却并没有受到她相等的爱意,甚至如今也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还让他们日日担心,即使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本就不求回报。
寄完信之后他们又沿着一条沿街卖美食的小食街走,满目都是热气蒸腾,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热闹非凡。安山城,顾名思义是个山城,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安山,据说是大京第一奇山,每年都引得众多文人骚客来此吟诗作赋,共叹景华,这些还是小食街上一家卖点心吃食的阿婆告诉他们的,每一个地方的居民都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着不可磨灭的依恋,既然依恋那自然便想夸赞,这也是老一辈对外来的旅客表达欢迎的方式,姜殊喜欢这种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让她在书中世界有了切身体验,要想最快速的体验一个地方,那必然要去当地看似朴素的街道,与普通的市井居民来一场跨隔时代和距离的交谈。
他们两个边走边了解当地有趣的风俗,买了许多吃食和有趣的玩意准备带上船,其实基本上都是姜殊要买来体验的,姜坷素只负责乖乖地付钱和拎大大小小的东西哈哈。又往前走了小半炷香时辰,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小摊子,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客人,前面摆了个招牌“丹青”。姜殊凑过去问那名虽白发苍苍但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韵味的摊主可不可以现场照着人作画,摊主颇有些得意道当然,于是姜殊便拉着一旁满脸写着淡漠的姜坷素坐下,让摊主给他们现场画一张。白发老者捋着同色的胡子细细端详了一会,便在纸上慢慢挥舞起笔来,笔走龙蛇。没一会儿便搁下毛笔,等墨水稍干递过来姜殊,姜殊接过那张画纸来,不由出声赞叹高手在民间:纸上两人靠的极近,少女着一袭雪色衫裙,眉目带笑,清亮好似雪花融融,一旁的少年清润挺挺,但仔细看能看出几分掩在清润神色下的淡漠,黑色衣袍绣了银边,头发被银色发带高高束起马尾,恰是风华,般配极了。
姜坷素瞧了一眼画便付了银钱,安静看着少女将画细细卷好后接过摊主递来的丝线系好,不一会儿又和姜殊继续按原路走回去,前面已经没有什么卖东西的摊子了。少女好似很喜欢这张画,走路都用心护着怕弄出一丝褶皱,“怎么样我说的吧,你穿什么颜色都很好看。”
其实今日晨起之时姜坷素着的仍是竹绿色衣衫,姜殊暗暗观察了好几日,发现他似乎非常爱穿这个颜色的衣服,衣衫除了黑色就是竹绿,虽然很好看但是日日都穿一个颜色不免有点单调,她便开口问了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穿这个颜色啊?”少年闻言一愣,莫名看了姜殊一会儿,“阿殊不是最喜欢这个颜色。”姜殊顿住,她确实是最喜欢竹绿色的。
“难道你是因为想哄我欢心才日日穿竹绿嘛”,少年不说话了,只是转身回屋换了件黑色的衣袍,还随便把发型也绑成了高马尾,他确实,只习惯穿这两种颜色的衣衫。
今日下船四处闲逛采买吃食的时候,姜殊就觉察出姜坷素今日和平日有些不太一样,好像有些不开心。“难道是因为我让他换了件衣衫的缘故?”姜殊目光看着卷起来的画,脑子里却在暗暗思忖,又悄悄看向一旁长身玉立的少年,没想到下一秒就被抓了个正着,姜坷素淡淡望着少女片刻,移开了视线,颇有点姜殊刚穿过来时他望向她的那种淡漠。
姜殊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
“你笑什么?”得,现在连阿殊都不叫了。
“干嘛突然这么冷漠,你这是生气了嘛,其实我只是让你换一个其他的颜色试一试,你要是不喜欢下次我绝对不说话了。”姜坷素突然停下脚步,微微转身面对姜殊:“阿殊喜欢怎样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