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娘送回百味斋后,温栩便乘车去了宝福观。
临走前温栩与她们说过几日便会安排人带她们去京城,不要太过于忧心。
昨夜她已经去信到宫中,让竹苓按照沈嬷嬷的安排给她们三人在京中找个住处。
“那可要让三娘几人随我们一同去江省?”
这是白苏最为关心的问题,若是她们要跟在圣驾后面白苏还需要给她们安排一路的行程。
“不,她们到时候直接回京城。”
卫璟这一路南巡要走许多地方,三娘还带着个孩子,实在不适合与他们同行。
“那主子要派何人送她们回京?”
“李连。”
这个人选也是温栩考虑了许久的,李连是她身边唯一一个知道根底还可以长途跋涉回京的人选了。
白苏想了想,发现确实如此。
而且李连回京后也能与竹苓顺利联系,再在京中帮丹娘她们安置。
他在温栩身边一向不受重视,这次出的外差就是证明他能力的时候了。
——————————————————
宝福观是个有着百年香火的老观了,温栩去时虽已经是下午,但来观里上香的香客依旧不少。
温栩环顾了一圈,发现信众里男女老少皆有,有奴仆成群的贵人,也有衣着朴素挎着个装满香烛的篮子的普通人。
她学着大多数的样子在殿前买了香烛,等买了香烛之后就有个小道士出来为她引路。
“善信是来求什么?”
“我来为家中的侄子求一道符箓,以助他学业有成。”
宝福观虽是以文曲星闻名,但是在偏殿之中也供有其他神仙,比如掌管姻缘的月老,司金钱之事的财神。
“你们俩可有什么想求的?今日我买单。”
“主子,求神拜佛之事哪有花他人银钱的道理?”白苏从荷包里拿出几个铜板交给小道士:“给我也来一炷香。”
絮凝紧随其后的掏出铜板:“我也要,我也要。”
絮凝替沈嬷嬷求了福寿,白苏替温栩求了财运。
得知白苏所求之物的絮凝:失策了。
她眼巴巴的看着温栩:“主子,要不我去给你求个子嗣吧。”
“可别。”温栩连忙制止了她危险的念头,这可不兴有啊。
晚间回到行宫,白苏特意把絮凝拉去教导景阳宫内的言辞禁忌。
卫璟今日则是又来了她的院子,言谈中温栩有听出他有想要打听嘉宝情况的意思。
虽说在各个店家的说辞里温栩确实怀疑官府在其中搞鬼,但是今日她去宝福观上香时却发现嘉宝的百姓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其面目大多为平和之相。
若不是真的生活的顺心顺意是不会有这种平和的松弛感。
或许嘉宝的官员们真的会有些不作为的现象,但是能给大多数百姓带来平和富足的生活对于这个朝代就已经可以被称得上是一个好官了。
不过温栩当然不会对卫璟这么说。
她是替卫璟体察民情的,若是这个地方样样都好,她还有什么用处?
温栩罗列了几个她这两日行走时发现的嘉宝不足之处,又着重的讲了一下张三娘的案子。
听温栩讲到她让张三娘痛打胡老二之时,卫璟更是抚掌大笑然后上下打量了温栩一遍,似是又重新认识了她:“朕从不知爱妃竟有这一面。”
温栩并非是在给他讲故事,讲到高兴之处还需要他发表一番感言。
她压下自己心中的不耐:“陛下,臣妾身为女子自然会对张三娘的遭遇感到同情。”
“是她遇人不淑罢了。”卫璟轻飘飘的回道,然后又兴致勃勃的问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温栩看着他却突然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
她想说并非是因为张三娘遇人不淑,而是只要有这个制度的存在,女性就要承担着她们本不应该面对的危险。
在这个制度下女性只是一个行走的子宫,被沦落为可生儿育女的货物。
典妻契约书上字字都是女性的血泪,却字字都无女子的姓名。
“然后胡老二便同意和离了。”
温栩虎头蛇尾的讲完了这件事,得了卫璟一个“爱妃你真不会讲故事”的评价。
看,张三娘的血泪在当权者的眼里只是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他看不到故事主人公的挣扎,也看不见背广大女性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