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阿娘。二哥回来了。”正在堆雪人的小孩儿见到袁熙,蹦蹦跳跳的朝里屋走去。
和孩子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美少女。
那女子穿着一件带白色毛领的红色小棉袄,微风吹来,领子上白狐的绒毛微微摇曳,雪花落在微微发红的侧脸,随着体温又慢慢消融。不管是白雪还是白狐毛,与她的皮肤相比起来,也要暗淡几分。
转过头看着袁熙,眉目中笑意满满:“夫君回来啦。”
“宓儿。”袁熙上前,轻轻拍了拍落在她肩头的白雪。语言轻柔:“外头冷,你看你脸都红了。先进屋吧。”
甄宓轻嗯了一声,拉着袁熙的手朝屋里走去。
屋内
刘夫人听得呼唤,也由仆人们牵着,来到大堂。一见袁熙进来,和大多数等待孩子归来的母亲言亲切:“熙儿,你可回来了,怎么这么黑了?幽州那地方是不是很苦啊?”一直唠唠叨叨直到傍晚。
很快,门口两个黑影,袁绍与袁熙相继回来。
“父亲”袁熙上前恭敬一礼。而袁尚也是对着他这个二哥招呼:“二哥”
袁绍答应一声,脸色冷漠。自顾自的向厅堂走去,边走边说:“你在幽州的事情,为父听说了,做的很好。”虽是夸赞,但脸上表情依然没有太多变化。
袁熙倒没有任何不适,袁绍对他一贯如此,他早就习惯了。这时一个小孩儿突然冲出人群,抱着袁绍的大腿撒娇:“爹爹。”
袁绍冷脸突然炸开,将那孩子抱起:“买儿,我的好娃娃,想爹爹没有,来,爹爹亲个。”
就这态度的转变,不知道的人一定不会认为袁熙也是袁绍的亲生儿子。
趁着袁绍高兴,袁熙开口将明年征讨王松的计划说了,当然他的还是想借兵,如果没有兵,有将领也好啊。他现在唯一能用的只有焦触,张南他实在是不敢大用。
袁熙知道借兵多半没戏,但他还是想试一试。有些事情,你做了就有一半的几率成功,但要没有做就只有失败。袁绍确实没兵,他的人全部集结完毕,过完年就准备全部南下,要不是袁熙主动开口要在幽州搞事,袁绍都得让袁熙带兵一起南下。
宴席铺就,一家人团圆吃饭暂且不提。
第二天一早,袁熙迫不及待就往屯兵大营而去。
邺城的大营比蓟县大了一倍不止。马场,箭靶。木桩应有尽有。“应该让焦将军一起过来的。”袁熙如是想着。漫无目的地在大营里面走着。
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袁熙面前。
“子经兄长”。
牵招回头,看到袁熙微微一愣。他并不认为自己和袁熙关系已经近到互相称字的地步,但还是恭敬回礼道:“二公子。”
袁熙可不管这些,虽然他不明白名士录是什么,但是有名士两个字,在里面的人一定不一般。那自然是要亲近亲近,开口说道:“兄长唤我显奕即可。”然后袁熙用之前邀请赵云的话,同样要请牵招喝酒。不过这次袁熙只是想留下一个好印象,挖父亲墙角的事,他可不敢做。
袁府二公子邀请,牵招自然是不好拒绝。不过现在他还有要事要做,答应一声便要离开。
见牵招行色匆匆,袁熙再问:“子经兄,如此匆忙所谓何事?”袁熙既是袁绍二公子,牵招也没必要隐瞒:“大战在即,主公召集各路将校议事,分布号令。”
袁熙一听,各路将校,就意味着袁绍手下武将都要到场。我的乖乖,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跟着牵招一同往军营主帐行去。
袁熙是幽州刺史,在名义上只能算袁绍的友军,所以这次议事袁熙是不能进主帐的,况且袁绍还在里面。但这并不会影响袁熙,他现在就在帐外等着。
很快,临近中午,武将们陆陆续续从营帐出来。这时的袁熙,更像是一个门童,就站在营门之外,不管认不认识,每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他都会主动上去打招呼。
袁熙也不墨迹,每一个人都停留在互通姓名的寒暄之上。等到所有人见过之后,袁熙也就离开,就像没有去过一样。
这次大营之心,比袁熙想象中要简单许多,他本意是两天时间都耗在袁绍的大营中,没想,只半天就完成了自己的目的。
……
午饭过后,袁熙再次出门。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袁绍的议事厅。袁绍还在军营,这时的议事厅是由袁尚坐阵。因为没有军机大事,袁熙也不用再殿外等待,径直走进了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