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毛骧刚刚离开应天府不久,各地不少地区纷纷发来急报,江淮两岸大旱,百万难民一路北上向应天府方向而来。
由于难民人数众多,不少州府已经被难民洗劫,而且难民隐约有暴动的隐患。
更有急报一路上树皮都已经被难民啃食一空,可以说赤地千里。
看着这些急报老朱是焦急万分,因为他是穷苦出身,太知道一旦大旱之年难民的生活有多么艰难。
当初他老朱的父母兄弟都是因为大旱被活活饿死的,而老朱自己也是侥幸活了下来,他甚至狗食都吃过。
可面对这么多的难民还有一点最可怕,那就是难民会疯狂吃一路上没有成熟的庄稼,这就会产生出更多的难民。
一旦这个势头不加以控制,那么难民会越卷越多,到时局面不敢想象。
“陛下,现在应该急需从各地调往粮食用来赈灾,以缓各地州府压力,拯救难民。”
一名大臣见状急忙开口。
老朱也知道这事等不及,可朝廷国库目前空虚,就算从各地紧急调往粮食估计被饿死的难民也不少。
当下!
老朱急切命令道:“传令,荆州府、开封府、凤阳府即刻调往粮食前往江淮两岸,沿途拯救难民。”
当命令落下一名大臣再次开口道:“陛下,开封府和凤阳府目前国库充盈,可荆州府由于今年大批种植土豆这种农作物,恐怕那里的粮食也不多啊。”
当这话一出口所有文武大臣这才想起来,那里确实种植了不少土豆,而且已经销毁,那里的百姓生活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上次荆州府来报,只是说他们那里目前粮食够用,但是否有能力救治难民就不好说了。
老朱闻言顿时暴怒不已,他也是才想起来,可只有荆州府距离难民最近,少了荆州府这个重要的地方那不知道又要饿死多少难民,想到这里老朱顿时气的破口大骂朱柏这个逆子。
“陛下,我看还是命令同仁府尽快调往粮食北上,以解燃眉之急。”
老朱闻言沉思,目前看来只有从同仁府调往粮食是最佳的选择。
由于难民太多,附近州府都已经发来急报,他们那里也在赈济难民,所以没有多余的粮食调拨。
可让老朱有些惊诧的是荆州府距离难民很近,可为何没有收到荆州府的急告?
在老朱的印象里荆州府的粮食应该不多,难民一拥而上荆州府必然告急。
可眼下老朱也没心情管理荆州府这个烂摊子。
而荆州府这边!
当朱柏听闻江淮两岸大旱之时,他便已经开始率领众人准备赈灾事宜。
这些都是大明的子民,朱柏不可能看着他们不管。
好在这段时间铁匠们工作越来越娴熟,已经打造出好几台蒸汽火车。
而且铁路铺设的进度很快,东北方向铁路已经修建到荆州府地界边缘,再往前朱柏目前没有能力修建,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
“殿下,这么多土豆应该可以拯救十几万难民了。”
看着几十列火车皮的土豆、地瓜等粮食,一众人员也是得意不行,这就是他荆州府的底蕴,十分深厚。
朱柏知道土豆和地瓜运送过去只能暂时解决燃眉之急,要想长久还需要尽快让难民形成生产力,不能坐吃山空。
“荆州知府,给你立功的时候到了,你将土豆运送过去以后,凡是有难民愿意来我荆州府的你一并带回来。”
“是,谨遵湘王殿下命令。”
荆州知府答应一声兴奋无比,他知道这是天大的功劳啊,这湘王殿下给他这么大的好处。
而朱柏可不怕难民人多,现在荆州府最缺的就是人。
目前大明初期人口才6000多万,和后世14亿人口比起来简直太少了。
所以也就形成一个现象,城池距离很远,不少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
大明地方很大,但人口很少,所以就是地广人稀。
荆州府虽然不大,但容纳个上千万人口还不是问题。
呼哧呼哧~~!
在一众百姓的震惊中,蒸汽火车拉动几十个车厢开始向东北驶去。
而蒸汽火车前两节车厢是特制的,可以用来乘坐重要人员。
荆州知府坐在车厢里震撼不已,这种神物他荆州知府也有幸乘坐了。
一路上荆州知府都十分亢奋,不停向外张望,甚至把车厢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