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气放晴,经过雨水的洗涤,重峦叠嶂的青山显得愈发盎然。
这天晴得突然,又怕周掌柜今日上门取货,徐平说一家人便早早地起来忙活。
“今天咱两个去就行了,莲花荷花你们两个就待在家里,今这山路不好走,而且万一周掌柜的人来早了咱家也得有人在”,徐平在饭桌上开口说道。
“嗯”,采荷和采莲应道。
虽然她们也很想上山,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吃罢了早饭,徐平和陈氏便走后山的小路上山。
因为下了几天的雨,上山的路格外不好走,虽然他们特意换上了草鞋,但是走在路上还是会一陷一陷的。
等他们走到一片松树林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会徐平便爬上松树弄松针,陈氏则在下面帮忙。
约莫着够三十斤了,两人便往回赶。
他们赶到家的时候,周掌柜派来取货的人也赶着马车到了,两人又马不停歇地将松针用称过好数,再用麻袋装好放上马车。
趁着装车的功夫,取货的人问道:“徐姑娘,我家掌柜让我问你那花还有吗?要是有的话也一并装上,等下回我来的时候再把钱送来”。
他也不认识哪位是掌柜说的徐姑娘,便直接对着她们姐妹两个问了。
“周掌柜说了要多少吗?”,采荷内心惊喜万分。
这个周掌柜不愧是做生意的,效率也太高了。
“我家掌柜说有多少要多少”。
……
“现在没有,需要等上二十天左右,而且这花期快过了,我只能种出来十盆左右,麻烦大叔回头帮我问问周掌柜能不能等”,采荷如实回道。
除了季节的因素外,采荷也不想种出来大量的多色月季,毕竟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
“好,那我回去问问”。
“大叔慢走”,采荷在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太好了,太好了,一盆十两银子,这十盆不就又有一百两银子了”,话刚说出口,陈氏慌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又环顾了一下周围,见四周无人才放下心。
“就你嘴巴快,这要是让别人听见可得了”,徐平心里也不由得捏了一把汗,这买驴车都能让全村的人把他家围了个遍,要是知道他家能挣这么多钱说不定能把他家的门槛踏平。
虽然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但是帮人也要有个度,而且他们现在还做不到达者兼济天下,毕竟他家现在也只有一百两银子而已。
“那咱下午就去山上找月季花”,采荷提议道。
“不行,这山上的路太陷了,穿着草鞋再把脚给扎破了,等明天再去”,徐平打断了她的想法。
“好吧”,采荷应道,又甩着陈氏的胳膊,撒娇道:“娘,下回爹去镇上卖草药的时候能不能买点桐油和亚麻布回来?”
“不行,买这些玩意干啥,咱家之前不是还买了不少布”,陈氏想都没想便拒绝了,虽然钱是她挣来的,可也不能由着她胡乱花。
“买多少?”,徐平问道,心里想的却是这闺女不知道又想到什么挣钱的好主意了。
“桐油买五斤,亚麻布多买一些”,采荷不停地眨着眼睛,脑子里不停盘算着盖个温室大棚应该需要多少尺寸,“亚麻布要白色的或者原色的,就要一匹”。
现在已经有棉布了,那亚麻布应该就便宜很多,即便是买多了以后还可以再用,也不会浪费。
“好,这麻布便宜,想来也花不了多少钱,明天我去镇上卖完草药就给你去买”,即便徐平很爽快地答应了,还是不解地问道:“荷花,买这么多亚麻布回来做什么?”。
“就是呀,荷花,娘也不是怕你花钱,这麻布也不用来做衣服,而且还买这么多”,陈氏在一旁附和着问道。
“我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做个温室大棚,把花种在里面等冬天的时候也能开花,到时候不就可以卖钱了,说不定比这时候卖得还多”,采荷笑道。
“什么,啥是温室大棚?”,徐平和陈氏异口同声地问道,他们从来也没听过温室大棚,更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采荷耐心给他们解释,“就是跟我们住的房子一样,相当于给花盖一个冬天也可以保暖的房子,但是我们又不能像盖我们住的房子一样,因为种的花不能走路,它们也不能走出来晒太阳,所以要用亚麻布刷上桐油做房顶,这样就可以晒到阳光了,而且刷上桐油就可以像油纸伞一样防雨防腐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