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甲放下手里的茶杯吃惊道:“你怎么知道的?”
耗子道:“那天晚上我喝了点,正晃悠着回家,走到梁寡妇家门口,突然有点尿急,我就来到梁寡妇家房子后边小解,正在放水的时候听到屋里有人在小声说话,什么小梁子啊,什么你真白啊的,酸溜得狠!当时我的酒劲儿就醒了大半!后来我又听别别人说,梁寡妇开始穿花袄了,我就在梁寡妇家门前蹲了几次点,别说,还真是,穿的是鲜嫩的小粉袄。”耗子看丁甲听得也入了神,喝了口茶接着道:“咱们都知道梁寡妇是远近闻名的烈女子,自从死了丈夫就再也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现在穿桃花粉袄了,肯定是推倒了贞节牌坊,引野水交了旱地!”
听到耗子最后说的话,丁甲差点没被茶水呛过去。他放下茶杯骂道:“娘的,你这货,什么喝多了溜达到梁寡妇门前,什么尿急的,我看你小子就是故意去听墙根的,是不是你就是那野水?”
耗子忙解释道:“天地良心啊!我怎么会干那种事儿?”耗子看了看丁甲,丁甲一脸就是你的表情,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倒是想,可那骚娘们看不上!”
丁甲也不想听他叨叨这些有的没的了,说道:“不说这个了,文化圈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
耗子往嘴里扔了一颗花生道:“文化圈?丁爷指的是哪个文化圈?”
丁甲疑惑道:“文化圈还有几个?”
耗子一副高人的表情道:“那可不!文化圈从高到低分着四个档呢,最高的是官方的圈子,俗称奥圈,深奥的奥;次之的是那些自称文人的圈子,俗称就叫文圈;再低一点是那些花红圈子,俗称艳圈;最后就是这爷孙俩的圈子了,俗称底圈。所以这文化圈也叫奥底四个圈!”说完,耗子用手指了指刚进门的两个人,接着道:“这就是底圈。”这二人,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一手抱琵琶,一手拉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二人正是“悦闻茶馆”的说书人。
丁甲道:“可以啊,耗子,你这嘴,天天都能说,次次不一样啊!”
耗子嘿嘿一笑,端杯呡了一口茶。
丁甲问道:“就讲讲这文圈的事儿吧。咱们县的文圈最近有没有什么大事儿?”
耗子道:“别说,还真有!”
丁甲一副你快讲的表情。
耗子道:“坊间都传遍了,还给这事儿取了个名字,叫真假之争!”
丁甲嘀咕道:“真假之争?”
耗子看引起了丁甲的兴趣,就伸手又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壶,又从盘子里抓了一把坚果,接着道:“咱们都知道,咱们崔县一共有十三位秀才,分别是甄、贾、闫、罗、王、刘、孟、梁、刘、张、张、沈、崔。事儿呢就是甄秀才和贾秀才之间的事儿,具体呢,我也是听说……”耗子将手里的坚果皮拍掉,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丁甲看盘子里的坚果快没了,就招呼小二又来了一盘,全都推到了耗子面前。
耗子两指夹起一颗豆子,继续道:“听说这甄秀才很有学问,也没什么架子,无论谁求他写个状子啊,书信啥的,他从不拒绝,只要有口酒喝就行。而这贾秀才呢,却正好相反,架子大得狠,看人总是用两个鼻孔看!还听说这贾秀才祖上很有权势,好像有个什么亲戚在府城当官。听说甄贾之争是因为一篇诉状,这求写诉状的人找了甄秀才来写,最后官司是赢了。只不过甄秀才好喝两口,在给这人写完诉状后,便喝了个大醉。这人那,喝醉了就会胡言乱语。甄秀才酒后对自己那是大吹特吹。你说他吹就吹吧,别踩别人啊,尤其是别踩一个你得罪不起的人!这不,吹着吹着,这甄秀才就飘上天了,说自己是多么多么厉害,那摆着一副牛架子的贾秀才屁都不是!就这一句话,得罪人了!”
丁甲听得入神,也大概知道了甄秀才进大牢,这事儿的起因,说道:“然后呢?”
耗子道:“然后,听说是等着那个告状的人赢得了官司后,专门请了甄秀才一顿,就是这一顿,甄秀才得罪了县太爷,从那天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丁甲道:“看来这甄秀才还真是爱喝啊,喝多了爱得罪人啊!”
耗子道:“谁说不是呢?不过我听说在甄秀才出事儿之前,贾秀才专门找过那告状的人。”
丁甲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招呼一声:“来,喝茶!”
耗子端起茶杯,与丁甲示意了一下,喝了一大口茶水。
丁甲问道:“那告状人是谁?”
耗子道:“罗二苟!”
丁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