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更好,而是会一直这样下去。”
“出了几个好官,会办事的官,会好好赈灾,可要是官员不行呢?”
“文姬觉得,还是要从制度上,教育上,一点点的解决问题。”
“比如,变法,启民智,这才是根本,而不是一直一成不变。”
“一直妥协不对,直接大刀阔斧也不对,只能朝着那个理想慢慢努力。”张角见蔡文姬说出这番话,不禁赞叹了一下。
妥协是因时制宜,可若是没有一直不妥协,想让这天下变好的人,估计世道会越来越烂。
蔡文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张角从来都不会嘲笑这种人,甚至会对他们有很大的敬意。
这个天下,需要她这种人,才会慢慢的进步下去。
“好了,先不说这个,现在的城里可谓是一片骂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读书人,都在骂赵王,骂京官。因为赵王赈灾,他们拿不到,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哪怕是一些小有资产的,也会觉得赵王对百姓不公。”张角叹息了一声。
“跟你说这些,也只是想让你能多陪王爷说说话,安慰安慰他,文人笔如刀,不是什么人都撑得住的。哪怕有能看穿真相的,想必也是人微言轻。”
“不是有灾民收到粮食了吗?他们会为王爷说话吧。”蔡文姬皱眉道。
“他们在城外。”张角指了指城外的方向:“就像你问那些富商家有没有余粮,你在城里问了多少都是有,而城外的声音是进不来的。”
“为何不让灾民进城?”蔡文姬疑惑道。
无论是何珅还是赵王,都没有让灾民进城的意思。
“因为他们是灾民。”张角深深的道:“放他们进城,可能会发生很极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