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张三丰开口道。
“师公此话从何说起?”小道士愣了一下。
“你那点小心思,还瞒不过老道士。”
“每次别人送饭,都是把饭放下就走。唯独你,上次叫老道士吃饭,正好赶上老道士下山。”
“这次你既然敲门……呵,除了你想下山,老道士想不到别的了。”
“你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入府学,通春秋,十七岁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张三丰开口道:“进我武当山,却没有出家,为的也是那天文地理吧?现在你已经学会望气之术,还有天文地理,通晓了天时,自然是该下山了。”
“嘿,师公见笑了。”小道士走进了房间,将斋饭放在了张三丰面前:“当今天下,若论卜算望气,天文地理,无人能出师公左右。”
“未必,左慈,南华,都是得道之人。”张三丰轻声道:“只是我武当的典籍,多了一些而已。”
前朝末期战乱不休,而张三丰活了百年,自是保存了无数珍贵的书籍。
而眼前这个小道士上山拜师,也正是为了这些书籍。
“你的眼睛看的只是大秦,其实天下很大。”张三丰开口道:“海运已开,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你在此禁锢,只能一直如此。”
“师公允我下山了?”小道士顿时大喜。
“你下了山,想去哪?”张三丰道。
“自是先去见见那赵王。”小道士开口道。
“哦?为何要见他。”张三丰似笑非笑的道。
“值得师公下山见上一面的人,当是真命天子。”小道士回道。
“是否是真命天子,老道士也不清楚,但他确实做到了逆天而行,这才激起了老道士的兴趣。”张三丰道:“若是你有意,无需去荥阳,倒是可以去交州一行。”
“唔……交州倒是十分混乱啊。”小道士若有所思。
“去交州南海郡吧,那里有你的机缘,东瀛倭寇,色目人,都想在那打开大秦的缺口,却也传来了不少未被认可的文化。”张三丰道:“在那里,想必你能找到你要的。”
“这几年多谢师公的照顾。”小道士郑重起身,朝着张三丰行了一记书生礼:“待到刘基功成名就之时,定会回山!”
“去吧。”
…………
当天晚上,长安城。
这个时候秦文魁已经接到了秦歌的战报和信,荀彧正在一边站着。
信写的很好,自是出自蔡文姬之手。
秦文魁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让魏忠贤和荀彧大气都不敢喘。
“赢了啊。”
半晌,秦文魁似乎是长出了一口气一般:“生擒翟让李密,阵中杀了王簿,三个反贼首领,一个都没逃掉。”
“当真是……大功一件。”
“王爷此番有此成就,都是陛下教导有方。”荀彧开口道。
“呵……教导有方。”秦文魁漠然道:“这次秦歌在荥阳城遭到了刺杀,而那反贼军中,竟有正规军的装备,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连朕的儿子都敢动,谁这么大的胆子?”
砰!
秦文魁直接将战报和秦歌的信摔在了桌子上。
“陛下息怒。”魏忠贤连忙跪在地上:“老奴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查?翻阳湖林匪被魏王生擒,真当这件事朕不知道是谁做的,怎么,有点功劳就居功自傲了?”秦文魁怒喝道:“荀彧,拟旨!”
“臣在。”荀彧连忙上前。
“这件事,朕不想耗费人力物力去查,也懒得听他们扯皮。”秦文魁淡淡的道:“楚王,该就藩了。”
就藩,意味着和太子之位无缘。
武媚娘的小儿子,就此退出了夺嫡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