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挥了挥袍袖,“算了,天下的事情要是什么都由皇家来做决断,事无巨细,你我父子恐怕要不了两年就得吐血而亡了。”
“别的不说,就像这能赚钱赚到如此的谢安,若是能够到你我父子的麾下,那才是善莫大焉!”
这话说的一时之间就连朱标也是非常的高兴,原本因为长安县被人告状,父子二人冲冲大怒!
原本想要到这长安县将长安县县令,乃至于长安县一干人等,通通砍了脑袋,以疏解郁闷之情,没想到长安县竟然从当初的破烂变成了一个大明王朝,可以说最为富裕的县!
上上下下无人不称赞着朱元璋父子的好,无人不夸这谢安的妙!
这自然是引起了朱元璋父子极大的注意,而且对于这种事情,父子两个回去,也忍不住好好的商议了一番。
确实觉得如果要是有这样的大才,那干嘛不早点儿应用到朝堂之上?
倘若应用到朝堂之上,与各种事情进行把握,别的不说,要不了三五年,类似于像长安县就会在大明朝的其他国土上生根发芽!
到那时大明朝不仅不再愁白银,也不再愁战乱,更不要害怕这个那个大明朝
一定会富可敌国,所以这才是朱元璋父子回去乐了半天,甚至到了半夜才睡的根本原因!
可是如何才能让谢安一步一步的进入朝堂,又如何能够让谢安排除万难,这对于朱元璋和朱标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之所以会这么说便是朝堂之上,其实也已经有些旁根错节。
怎么说呢,就是现在的淮西集团非常非常的庞大!
这固然有几个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淮西的,那些跟随他的老兄弟,像什么徐达,汤和包括李善长都是从淮西里跑出来的。
所以淮西等于笼罩了军事集团,甚至包括李善长这样的最为重要的大臣,可以说权倾朝野!
但是朱元璋并不希望这些淮西的老兄弟在已经夺得了整个大明江山之后,便在朝堂上下胡作非为!
事实上最近几年也的的确确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便重用刘伯温。
但是刘伯温所代表的则是一派文人,叫做浙东集团,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这场争斗持续了好多年。
最终的结果就是相互进行攻击,导致浙东集团的首领刘伯温被迫下台,而淮西集团的首领
李善长也被迫归隐。
李善长知道自己不能再在朝堂之上露面,便推了这胡惟庸上台,于是胡惟庸就成为了首府,成为了宰相,权倾朝野!
但是他上面有一个归隐的李善长,而李善长又是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所以从某种关系上来看,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淮西集团,似乎都可以有一种继续控制得住胡惟庸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谢安说胡惟庸再过不了几年就会惹怒皇帝,让朱元璋大为惊奇的原因。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后来谈来谈去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把持户部的恰恰就是陇西集团,也就是在胡惟庸的手下。
而胡惟庸表面上在朝堂之上担任宰相,但实际上胡惟庸又听李善长的,实际上与其说是大明朝的户部归皇帝管,还不如说这个户部是归胡惟庸管。
而胡惟庸又是归李善长管,这么折腾下来就导致入不敷出,这种事情便是一种你推我也推,大家推得流干净。
只有一个户部,弄不出钱财,国库空虚,惹得朱元璋父子愤怒异常却又无可奈何,当了皇帝都当了十年了,可是国库跟当皇帝一开始没什么区别!
天下更是越来越糜
烂,糜烂的主要原因就是还在四处征战,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整个朝廷焦头烂额。
而这个巨大的军费开支,其实还是由淮西集团进行把握,是那些将士在不停的吸血。
同时又是这朝堂之上,李善长胡惟庸又把持了户部,所以这左手倒右手,折腾了半天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在辛辛苦苦的给淮西集团不停的拉驴上磨干活!
可谓是苦不堪言!
所以如果假设真的要把谢安弄到朝堂,安排到户部,好像这事儿就没那么容易了。
能不能安排进去,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甚至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另外一个就算安排进去,谢安到底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扭转现在的不利局面呢?
其实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还都没想到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谢安愿意不愿意去啊?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