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待遇,但是给官府的官员的待遇就不怎么尽如人意。
事实上官府以一个县的县令来说,他上上下下都需要打点,不算上面打点的这些人,只算下面他就要养很多的人!
毕竟一个县令底下又要
有衙役,又要有各种各样的官吏,这些刀笔吏对他来说都是非常之重要的人员,负责各个部门。
如果没有专人负责这些东西换谁都要累死,所以这就会形成一个衙门口的机构,而这个机构的费用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要走县太爷的俸禄。
因为作为官吏尤其是这些小吏,他们本身在官府之中是没有俸禄的。
这些人都要靠从县太爷手里拿银子,但是县太爷一年下来,也就是区区的一百两银子,别说养活这一些人也别说向上孝敬,就连他自己都养活不了。
最起码县太爷有一家子人,那这一家子人难道不需要吃穿用度吗?所以这个费用始终是有一些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后来朱元璋也做了一些调整,那就是允许官吏在本地增加一些赋税。
这些赋税就变相成为维持整个衙门口机关的费用,但实际上这些费用有时候还可以,有时候就不怎么样。
所以时间长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乎大家都知道这种东西,它有着一种上下欺瞒的作用,朱元璋也不再像头几年雷厉风行,逮着就毙,弄得各地的土地庙里点天灯,挂着前任县令的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