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我们去做买卖,尤其是做我们没做过的买卖,怎么办?无非就是可以先开一个店,然后以用以一种实验田的方式来进行详细规划和操作。”
“只不过这些东西都和我说的是一样的,它需要精细再精细,所以在规划之上又不完全是我们自身去规划,而是要培养一群人,让他们也懂得去规划。”
“而后面这一点我觉得才是最艰难的!”
谢安一甩袍袖看向旁边的李时珍,然后又看一下朱元璋和朱标父子说道,“我现在在整个县城里有很多买卖,到现在培养了不少掌柜的还有包括伙计。”
“这一次要是去东北,这些人就要进行历练,他们所开的店所弄出来的办事处,是这一次东北路线的重点!”
“但是这些人如果没有经过锤炼,对于商业对于买卖没有一定的自己的认知,那么他们就会做不好规划,也做不好新的买卖!”
太子朱标忍不住叹了口气,他看了眼谢安,最后又看了一眼朱元璋,心里有些得意!
怎么样,孩儿觉得谢安就是可以,果然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也不能说是完全解决,
但是的的确确就像刚才的那个行会协会是一样的,有很大的效果。
虽然可以算是一个下台阶的办法,但是谢安说的很清楚,他不是糊弄,不是说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中间搞模棱两可!
因为之前朱元璋的意思是没办法,这事情同意不同意都只能这样,不同意也不行,同意也不行,但是谢安给出的折中方案是先搞试验田!
因为两边都占着理那就同时的搞,两江那么大可拿出一个县来搞这实验,最终看结果!
要按照各种各样具体的数据来看,比方说如果到了非常糟糕,甚至最极端的情况下大家都没得吃了,那么自己县里这个田地能够保留多少?
按照这么思路下去就可以构建整个这个改田种桑的规划,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一大批人为自己所用,试验田搞好了就可以推广。
而这个过程中,人才也得到了锻炼,这种左右都可以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但是同时朱元璋和朱标又琢磨了一下,朱元璋试探的看向谢安,“那如果有人在这里面上下骑手糊弄,比方说这个实验数据有问题,该怎么办呢?”
谢安忍不住翻了
个白眼,“义父,这种事情那还用得着说吗?不管是法律制度还是什么东西,一定会有钻漏洞的可能!”
“但是这么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能够保障有一个底线,比方说吧,如果假设这个事情咱不说大张旗鼓,就说,陛下如果真的留中了。”
“那么底下偷偷摸摸的搞起来,甚至也有就会大张旗鼓的搞,因为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你没有明确的一个指示很容易就会导致混乱。”
“一旦要是赚了钱就会不断的扩大田亩的规模,到时候只要到今年秋天,如果各个县真的种桑树都赚到了钱,恐怕到明年开春两江就再也没有耕地了!”
这话一说,朱元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对于谢安的这个说法其实是认同的,因为的的确确存在这样的可能!
于是朱元璋最后摇了摇头,看向谢安,“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够找出办法,总比不做要强!”
谢安忍不住心里叹了口气,说实话他真的不愿意给这对爷俩出这个主意,尽管按系统提示他的的确确获得了不少的功德值。
能让皇帝非常的感慨,这功德
值不会低,但是谢安之所以不愿意出这个主意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事有一点点杯水车薪的意思。
具体到如何去做,那是必须要有一批人能够去坚决执行去做的!
如果上下其手从朝堂再到地方,比如自己顶头上面的那个知府,全部都是淮西集团的人做这种事情,那就完蛋了。
别说什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就算是这皇帝真的要搞这种实验田,那也都是淮西集团的人,上下其手到时候报出来的数字一定会压出一个非常低的红线!
但是谢安觉得有这条红线总比没有要强,说句不好听的,数据这种东西可以反复核对,总会有人能够察觉出不一样的地方。
只要核查两次三次,再加上试验田本身的效果,那么最起码不能说让整个两江保住原有的耕田,但是这些耕田的三分之一是肯定能保得住的!
那这三分之一配合谢安到时候再奉劝朱元璋,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