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翻开了几本奏章拿出来递给了朱元璋。
一如料想一般,朱元璋看的越来越高兴,不过看到最后脸色却黑了下来,把奏章合了上去之后,叹息了一声,“唉。”
站在一旁的朱标问道:“父皇可是为文英上书希望你让他留在云南一事苦恼?”
朱标口中的文英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子沐英,世代忠烈之士,为大明守卫着边疆,为了回报朱元璋的育子之恩,他们沐家世代尽孝,为了大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文英这人啊聪明又孝顺,知道以他的身份待在奉天容易落下把柄,竟然主动请缨坐镇云南,要是以前咱还真可能同意了,不过现在吗。”说罢直接在沐英的奏章上写了个大大的否,“不必了,咱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
“那父皇你打算把云南交给谁?”
“把那群功臣勋贵都给送到云南去,让那群杀才去祸害交趾、缅人去,省的咱一天天看了他们心烦。”
朱标站在一旁权衡了一下其中的利弊,发现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自从大明稳定下来之后,自己父皇早就看那群开国勋贵不顺眼了,为了避免他如史书上那般落下千古骂名,还不如送他们去云南呢。
“父皇此举确是一个办法,但是具体派遣谁去你得告诉孩儿,让孩儿也好有个准备。”
“你自己看着办,以后的大明是由你来做主。”朱元璋说完正准备走的时候,突然被朱标叫停了下来。
“父皇,孩儿还有一事,这系统一事该如何向如今的君臣解释,我怕史书上的事情暴露出来之后,朝政会大乱。”
自从看了史书之后,看见自己父皇在晚年杀了那么多人,朱标一直就思考着这事儿该怎么解决,瞒是不可能的,现在已经有了几千大军去往了正统一朝,可无论朱标怎么想都想不到一个万全之策,无奈之下他只能去问朱元璋的意思了。
朱元璋转过头只说了一句,“乱?你让他们乱一个试试,等咱把祁镇一朝的事情解决后,自会公布此事,你不必多虑,你现在赶快给咱去就寝。”说完快步流星走了出去。
朱标站在原地看着朱元璋的背影一阵喟叹,“唉,希望到时候不要出现乱子吧。”
第二天的清晨,朱元璋开始筹集起了粮食,虽然大明已经稳步上升许多年,国库充沛,但今年朱元璋让大明的将士一部分征北元,一部分平云南,国库已经见底。
征收季节已经过去,朱元璋也不可能朝老百姓身上加重赋税,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问那些国公、侯爷借。
早朝散去后,朱元璋特意留下了邓愈、冯胜、李文忠等等一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宫殿之中,上面摆满了盛宴,大家纷纷落座,几番杯酒下肚之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计划。
半个时辰过后,各位国公满脸委屈的从宫殿之中走了出来,来的时候满心欢喜,走的时候却是满脸委屈。
一大群的锦衣卫护送着各位国公、侯爷回到自己的府邸,都肉疼的拿出了自己的私银,交给了尾随的锦衣卫。
就在当天,朱元璋就让下人拿着这些白银在城中大肆购买粮食,最后却只买了三千多石。
朱元璋看着堆满一地的粮食摇了摇头,“大军差不多有二十五万,三千石顶多也只能吃五天,也不知道老四弄了多少了。”随后他就打开了聊天群。
朱元璋:老四,咱弄了三千多石,你筹集到了多少?
朱棣:这么少?你坑儿子呢!爹,我可准备了差不多整整五千石啊!
看到这儿朱元璋当即拍了一下大腿,哈哈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开始向朱棣吐起了苦水。
朱元璋:咱今年过的苦啊,两路大军同时出发,北方二十万将士,南方三十万将士,合起来整整五十万啊,国库早就没底了,大内都给咱嚯嚯空了,你多出点应该的。
李世民:朕可助你们一臂之力,给予你们些许粮食,但是你们要答应朕一个条件。
看见这条消息的朱元璋独自楠楠道:“看来这唐太宗是有求于咱啊。”
朱棣:唐太宗你说什么条件。
李世民:看你们对话应该是有战事出征,朕给你们三千石粮食,但你们要让朕的部队与你们一同进军。
朱元璋:唐太宗你糊弄咱呢?你把你那点儿心思收一收,你唐朝后期有的是你忙乎的,别把主意打到咱大明的身上。
就在这条信息发出去不久后,朱元璋就收到了朱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