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到底还是沐槿的主场。
因为苏老太太病了,让赵氏去给她按肩膀按头。
出于孝道,赵氏即便知道她是装的,也不能拒绝。
况且,苏老太太本就有咳疾,一到秋冬便要发病的。
以往立秋过后,早晚天凉,苏老太太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身体不适。
……
天干暑重,晚饭不适合吃太油腻的东西。
沐槿把五花肉和排骨收进空间里保鲜,打算明天早饭再做了吃。
晚饭她做的是手擀面。
拍了一个黄瓜,糖渍了一个西红柿。
又炒了浆水菜和西红柿鸡蛋两种浇头。
苏老太太在饭菜端上桌的那一刻便精神百倍的坐到了主位上。
赵氏甩着酸疼的胳膊,心疼的看着桌上的手擀面和几样菜。
心想着,若是她做饭,这一桌子怎么也能吃三顿。
“吉祥辛苦了,快来吃饭,娘给你盛多些。”
苏老太太知道儿媳妇节俭也是为了攒银子缴人头税。
但她心疼几个孙子,也就只能委屈儿媳妇了。
所以,在装病折腾了一番赵氏之后,她还是主动开口哄赵氏了。
为了家庭和谐,当婆婆的必须能屈能伸。
“诶,娘您自己吃,我来给他们盛饭。”
苏老太太本就不是恶婆婆,赵氏怎么会跟她计较。
但她拦不住别人,自己少吃一些还是可以的。
苏老太太没听她的,将盆子里的面给每人盛了一碗,量都差不多。
“娘,两种浇头不一样,您这次先放一种,下一碗再放另一种。”
赵氏刚感动的接过碗,沐槿便开口了。
赵氏:“……”
又是一个败家丫头,晚饭还要吃两碗,咋不去上天?
赵氏化气愤为食欲,怒吃两碗面,外加一碗面汤。
把苏大成都看呆了。
“槿儿做的饭就是好吃。”
苏老太太也吃了两碗面,浆水面和西红柿鸡蛋面各一碗。
苏木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了三碗才饱。
苏木棉到底年纪小,再能吃也吃不了多少。
“奶奶说的对,我也喜欢吃长姐做的饭。”
苏木棉吃饱喝足,马屁也拍的欢。
今天的每一样菜她都爱吃,尤其是那盘糖渍西红柿,好吃的她都停不下来。
……
饭后,沐槿才拿出她和孙梁签的合作文书递给苏大成。
“爹,这孙记杂货铺是我干娘家的铺子,咱们家以后就负责把如意菜生好了送到铺子里就成。
虽说供货价只有三文钱一斤,但孙二哥的路子广销路不愁,以后咱家的进帐不会低。”
沐槿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把黄豆芽的供货价定在三文钱一斤的。
一斤黄豆两文钱,自家有井,付出的只是人力。
两文钱的投入,便能换来三十多文,这个利润她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加了灵露的井水生出的豆芽是真的能治病养生,可不是忽悠人的噱头。
孙梁对这个定价并没有异议,想来他也是心中有数的。
“槿儿长大了,考虑的很周全。”
苏大成细细的看完了合作的文书,一脸欣慰。
他是个粗人,并没有做过生意。
但他是个开明的父亲,家里孩子只要不做违反律法的事,他都不会反对。
“槿儿,你干娘可真是咱们家的大恩人,这如意菜放在铺子里卖,定然能卖的更多。”
赵氏也识得几个字,也懂得一些做生意的门道。
与孙家的合作,她是一百个满意。
“娘,前期我们只供如意菜,等如意菜被那些大户人家接受了,咱们还要上新品种呢,到时候您只管数银子就是。”
沐槿很满意苏大成和赵氏的态度。
她想做事情就需要家人的信任,而他们俩从来就不多问,也从不对她生疑。
当然,也许是她隐藏的好吧。
苏大成:并不是你隐藏的好,我只是没想明白,也没有证据。
“孙记杂货铺的黄豆可能保证我们的用量?”
与孙记杂货铺合作是苏家的大事,赵氏看了合作的文书,心里便有了章程。
孙记是南泉县最大的杂货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