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上,果然是一大早就来了很多人,大人小孩子都来了。
他们倒不是真的很缺柴火,但这不要钱的,不要白不要啊,反正再要就没有了。
各家都想多抢一点儿。
本来还想来割一点草或是砍点灌木的程志新却皱起了眉头。他沿着边上走了一圈后大声叫道:
“大家注意哈,这边上小心一点儿哈。特别是今天来的孩子有点多,大家砍柴还要招呼着自己家的孩子,还有,放倒树的要注意,别压到孩子了哈。”
这山顶上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总得有四五百平米的地方呀,又有灌木挡住,说不定真的倒下一棵树,就没注意到别人家的孩子了。
听到程志新在吼,也带着大勇过来砍棵树的程队长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也在原地吼了起来:
“大家都要小心些。注意着树木倒下去之前要叫一下啊。小娃娃,不要到山边上去,大人都知道的哈,那边上的崖高不说,下面全是乱石头。”
同样上了山来的程四叔和程建设也是在砍树。程四叔让程建设去帮着程志新看着一下那边边上。一个人守一边,就稳重一些。
这要没出事就好,要是出了事,到时县茧站还会怪程志新他们的。
当然,大家也听到了程志新的呼叫,家家也招呼起自己的娃娃。然后要放倒树的人,都会先沿着树倒的地方看一下,并提醒着自己要把树倒在这个方向。
有程志新和程建设专门守在了边上,特别是程队长把自己家要的那棵树放倒后,也站到了边上来,并让儿子把一些小孩子出去。
留下来的,都是十几岁大一些的孩子,最少,他们知道轻重。
程志新干脆一边守着,一边先把边上的该割的割倒,该砍的砍倒,这边上没有了,总就没有人过来了。
用了一天,这山上的树是全砍没了,大一点儿灌木也被砍完了。只有一些树桩子和一些野草没有人来弄了。
程志新还特意问了砍树的人,还要不要树根。没有一个人要。因为挖树根是很费劳力的事。
程志新第二天就开始清理这山上的杂草,杂草一捆,就剩下一些树桩子。
而程三哥也带着会计和大队的人过来。开始正式把这里做了一个边界。上次就量好的地方,再确定好边界,挖了深沟做记号,让程志新自己用石头或是用木头或是竹子来做一个边界。
程志新和徐晓霜拿到了县茧站给的这块地种桑树,这让队里的人羡慕得不得了,从这天起,每天都有小媳妇儿或是大婶过来他们家打个招呼,或是来坐坐聊个天。
只是,很多时候都是碰到程志新和徐晓霜不在家。因为他们俩要赶着把山顶和山下的地都给整理出来。
每天除了要割草和去看看坐月的顾红旗外,他们都没再走别的地方去。
只是到了秋季开学的时候了,虽说顾红旗还在坐月子,但都坐了半个月了。她也仗着自己的身子骨好,坚持不坐后半个月,准时的搬到知青点上去住。只是这次去,把林四婆带去了。
得有人帮她看着点孩子啊。
林四婆去了,那牛就全交给徐晓霜了。
徐晓霜为了方便,干脆就在自己家的茅厕外重新搭了一个棚子。然后把牛牵到了这边来养。每天徐晓霜还牵着出去放一下,他们每天出去清理那块地时,就顺便把牛牵出去,选择一块有草的地,在地上打了一个桩,就把牛栓在那里。他们回家时,又把牛牵着回家,顺便弄些牛草回家再喂。
而现在兰兰每天要到建在三队的学校去读书。徐晓霜每天还得接送孩子。
带着兰兰去报名那天,是徐晓霜和程志新两人都去了的。徐晓霜用大块一些的碎布,给兰兰缝了一个新书包,虽说不像钱三嫂新给大勇买的一个绿色的军用挎包,但兰兰的是给她做的双肩背包。
没有拉丝,就做成扣扣子的样子。
兰兰喜欢得不得了。对于孩子学习,徐晓霜是很认真的。专门给兰兰买了铅笔,卷笔刀,还有写字本。
到报名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有兰兰和大勇的准备最充分。
钱三嫂笑道:
“要不是你提醒,我还不知道要准备这些呢。”
“哪里是我提醒了,这好在假期里,人家红旗认真帮孩子补了一下,对了,大勇,兰兰是个小姑娘,你们俩是一个班的,你可得做好大哥哥,保护好兰兰妹妹,可不许别人欺负了妹妹。回头二婶给你做好吃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