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突然冒出来的女婿
李逸这些话说的九真一假,这个故事中的所有人和事,都是他经过仔细查证,是当年发生过的,然后又巧妙编排了一下。
比如当年先帝意图变法革新……
比如那位离奇溺死在自家鱼池里的户部尚书鱼朝恩……
等等等等,这些都确有其事,这些事何太后不用去查证也是知道的。
毕竟一个堂堂的户部尚书,居然在溺死在自家的鱼池里,这么离奇的事,当年作为皇后的何玉娇就算把耳朵堵起来也不可能不知道。
不过当年她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因为这件事虽然离奇,但在当时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理寺断定为失足,朝野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她作为皇后,当时并不关心外朝的事,对此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关注。
之后更没有把他和自己的“女儿”玉婧的死联系到一块。
但此时经过李逸这么一叙述,她再回想当年的事立刻就感觉到这其中果然有着许多诡异之处。
首先,堂堂一部尚书,死的不明不白,居然就凭大理寺的一个推断,居然就盖棺定论了,这本来就很不正常。
而这么不正常的事,居然没有在无风都有三尺浪的朝堂上引起什么波澜,这就更离奇了。
她甚至还想到了当时先帝的种种反应,越是联想就越感觉这其中果然是有一个惊天的阴谋。
她下意识的就已经对李逸的话信了八九成了。
再想到原本和她这个母后无比亲密的小太子,在“妹妹”夭折之后,突然就和她疏远了。
以及当时先皇的种种正常或者不正常的举动,她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此时一回想,几乎处处都在证实李逸的话是真的。
再加上李逸在旁边还不时诱导一句。
何玉娇心中对李逸编的这个故事就再没有什么怀疑了,转而沉浸到了一种巨大的愤怒和悲伤之中。
“那么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皇儿?现在的皇帝又是谁?”
“到底是谁害死了小太子,别说是我,恐怕连先帝也无法具体回答娘娘,不过通常来说,这种事都有一个原则,谁受益最多,谁最有嫌疑。”
李逸没有具体回答她的问题,因为他很清楚,在这种地方,他不可能给出太准确的答案,不然就太假了。
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他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他怎么可能知道。
具体答案只有让她自己去猜。
果然何太后闻言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谁受益最多,谁最有嫌疑……”
然后便本能的顺着这个思路去想。
之后自然就想到了好多个嫌疑人,比如宁南王,比如勋贵,比如丞相张翰,甚至皇族宗室。
而李逸给出的回答是,都有可能。
这样不确定的答案显然不能让何太后满意,不过她也知道这种问题,李逸根本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李逸乘机回答了她的第二个问题,“至于陛下是谁,娘娘应该早已经想到了。”
这其实并不算是答案,但对何玉娇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时死的如果真是自己的儿子,而之后宣布出来的却是女儿玉婧公主。
那么答案还用问吗?
原来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早就已经掉个了。
而自己这个母后居然毫不知情。
她心中顿时禁不住再次悲从中来,同时还有一股委屈。
先帝瞒着她也就罢了。
居然连自己的女儿这么多年居然也一直瞒着自己。
难道自己不是她亲生的母后吗?
“娘娘,我想先皇与陛下并不是想要隐瞒娘娘,而是这件事干系太过重大,多一个人知道便多一份风险。”
李逸见机劝说道。
“哼,这有什么区别吗?”
何太后一声冷哼,但心里还是稍微好受了一点,只是随即却又冷冷的看向李逸。
“那么你又是什么人?”
李逸等的就是她这一问,他费了这么多唇舌,编了这么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为的就是这一步。
他当即,快速转到太后前方,掸了掸衣服,然后一聊衣摆噗通跪倒在地,“儿臣李逸拜见母后,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何玉娇见他这一番举动,先是有些不明所以,待听到他说出那句“儿臣李逸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