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在王维的右相府住了一晚,又在王维的邀请下吃了早饭,然后才得以回家。
回到家里,曹林又教冯愿认了几个字,时间就这样过去。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上朝时间,这次曹林还是早早的就去皇宫外等候,却不料看见一个熟人。
于是曹林上前向熟人打招呼说道:“孙康!你怎么在这儿?”
孙康似乎也发现了曹林,他也问曹林道:“你呢,你又怎么在这儿。”
“我是参政,要在这里上朝参政。”曹林对孙康说道。
“我是议郎,要上朝议政。”孙康对曹林说道。
听到孙康说自己是议郎,曹林高兴的说道:“想不到我们曾经同室学习,如今又要同殿为官,真是缘分啊!下了朝我们去酒楼聚一聚吧。”
孙康说道:“你有钱吗?”
曹林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没钱了,于是沮丧不已。
在曹林和孙康说话的功夫,要上朝的人已经聚齐了,于是大臣们按时率先走进皇宫里,曹林也赶紧回到自己应该待的位置,跟随大臣们一起进宫。
还是正一殿,一样的套路,就在小黄门喊下有事启奏的之后,一名官员出列对宁荣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宁荣慵懒的躺在龙椅上,对那名大臣说道:“说。”
“陛下,据臣的下属报告,夙州东林府出现一股反贼,他们自号大上王,已经聚集了一万多人攻破了东林府的所有城池,现在正在向整个夙州蔓延。”那名官员说道。
“啊?”宁荣微感惊讶,说道,“这怎么办才好?”
王维这时脸上寒光一闪,向那名官员说道:“我记得东林府有个况家,他们怎么回事?”
那名官员微微低头避开王维的目光,然后才说道:“他们并没有和反贼勾结。”
“呵呵!”王维笑道,“没有抵抗那就是勾结,我记得东林府大片的土地,还有民众都是况家的人,反贼既然造反能不和况家发生冲突吗?除非况家就是反贼!”
这时,柳太师说道:“王维,你不要肆意妄想,这种没有证据的事,不可夸大!”
站在柳太师一旁的老人也出声说道:“陛下,我以为为今之计还是尽快平叛才是要事,老夫愿意领兵出征剿灭这群叛贼!”
“嗯!”宁荣点头说道,“王太傅言之有理,就由你亲率五万大军,去平定东林府的叛乱吧!”
“谢陛下!”原来站在柳太师身旁的人正是当朝太傅王矜,“不过,老夫还需要几名将军和军需官随行。请陛下恩准。”
“想要什么人王太傅你直说便是,我定无挂碍。”宁荣说道。
机会来了!孙康想道,于是他出列对宁荣说道:“陛下!臣愿意效犬马之劳,跟随太傅一同出征东林!”
“哦?”宁荣看了看孙康,然后对孙康说道,“勇气可嘉!不过我为何从没有见过你?”
“启禀陛下,臣是今日才入朝为官。”孙康低头看着地面,对宁荣说道。
“喔?好!朝廷就是需要你这种敢于担当的好官。你是何出生?姓甚名谁?”宁荣问孙康说道。
“多谢陛下夸奖,启禀陛下,臣是举孝廉出声,原籍为河衡孙家,只是已经分裂出家族了,臣名为康。”孙康对宁荣说道。
“喔!孙康。好。”原先宁荣还兴致满满,只是现在语气略有点低下了。
曹林目瞪口呆的看着孙康神奇的操作,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也要去前线!
于是,曹林怀着激动的心情站了出来,然后对宁荣说道:“陛下!臣也愿意随太傅出征。”
宁荣看了看曹林,然后说道:“你就不必了,此次出征仅需一人随军。”
曹林顿时委屈巴巴,可是也只能退了回去,并说道:“是,陛下。”
一场早朝下来,有人欢喜有人忧,曹林自然是忧的那个。
直到回到家里,曹林才恢复了心情,然后他又想到自己是来改变朝廷的,就是为了自己不做错的事,留在朝廷上也好。
就这样一天上朝六天准备的样子,曹林在京都渡过了一个月,领了俸禄,曹林的钱包才宽裕起来。
在这一个月里,曹林总是对朝廷上的事有了一点了解,齐玉齐左相是个老好人,整天想着匡扶大呈,王维王右相是个老阴*,总是时不时的背刺世家弟子。三位大公则分别代表权倾天下的齐汾王家王太傅,弘阳柳家柳太师,还有高冈李家李太仆。
在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