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
秋三月,要“养收之气”,早卧早起,早点睡早点起, 十点钟上床最好,古人没有手机玩,睡的都很早,起的更早了,鸡叫的时候就起来了。
【使志安宁】, 安定自己的志向,收敛神和气
【无外其志】
生意做的比较顺,到了成熟期,就不要总是喊口号了,这时候更不能盲目扩张,大部分传统企业在前几年都是盲目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以缓秋刑】
秋天之气为刑罚之气,古人都讲“秋后问斩”, 还有我前面讲的春苗、秋猎,秋天对于动物来说也倒霉, 很有可能被杀。
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
黄帝内经每一篇大论用字都不多,每一句话都很重要,这个“以缓秋刑”,至今没有很好的解释。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连到一起就知道大意了, 秋气除了主收, 还主刑,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带着金气、杀气。
大家不要愁,不要怨,一怨一愁,就容易被秋气所伤。
气不顺,身体就会生病,气不顺,家庭就会出现矛盾, 气不顺,事业就难兴旺。
秋时三个月,可以称做是盛受均平的时节。天气清凉风声劲急,地气萧索众物肃明。此时宜早睡早起,天亮即与鸡同醒,使志意静安宁定,以缓秋气的刑罚,收敛欲浮的神气,使人与秋气平和,不要外用其志意,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便是人与秋气相应,从而调养收气的方法。违反这一法则就会损伤肺气,冬时可能发生飧泄病,适应藏气的能力就会减少。
《黄帝内经》:秋三月
修和 >《养生》
阅27229转2232013.10.15
关注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农历的秋季7、8和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龀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