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庙会顶在十月十八这一天,据说,百年前,前朝有位大将军秦猛被当时的皇帝封为了安定县的城隍神,他来安定后,安定一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百姓感恩他的功德,每当他的生辰日,全县所有百姓都会赶来为他庆贺。
渐渐的,十月十八这天,就成了安定县一年一度的庙会日。
刘海棠看的眼花缭乱,觉得她在牛头镇的这几个月,就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变戏法的,唱念作打卖艺的,耍猴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吃,甚至还有个起了大油锅,专门炸一串串裹着面粉的酥肉,许多人直接用纸包着,吃的满嘴流油,香气勾的过路人忍不住吞口水。
“好香啊。”喜香盯着卖肉的看,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怎么卖的。”
老板看了她一眼,道:“半斤一卖,二十文钱!”
“好贵啊。”喜香咋舌,她们买一斤生肉十六文,这里半斤就是二十文,“还是算了,回家我自己做去。”
采青拖着她,“那边,有、有……”她说了半天,崔秀接了话道:“想去看变戏法?”
采青点着头,“想!”她没有看过。
“我们去看。”崔秀扶着崔氏,刘立
秋则由喜香拉着,因为人矮,喜香索性将他抱起来。
这边,汪福良和刘海棠绕过前面,在城隍庙的侧面人要少很多,但是稀奇的是,居然有十几个道士,在庙门口招揽弟子。
“这竞争够激烈的啊。”刘海棠瞠目结舌,汪福良哈哈一笑,道:“现在道观遍地开花,信道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根本不需要招揽,在这里不过是告诉同行,这里是联络点罢了。”
“道观很多,是因为当今的皇帝喜欢炼丹?”刘海棠好奇的道。
汪福良点头。
这皇帝刚登基不到两年,又是先帝的孙子辈,那年纪肯定不会大……这么年轻就想着长生不老?
也不担心汞中毒。
“福良。”忽然,有个中年上前来,拍了汪福良的肩膀,两人一见面都拱手问好,汪福良和对方介绍刘海棠,“这是我好兄弟,姓胡,你喊他胡二爷就行。”
“胡二爷。”刘海棠点了点头,胡二爷惊奇的看着刘海棠,“福良,这就是你说的刘姑娘?”
汪福良得意一笑,点头道:“没错。”
“了不起。”胡二爷竖起个大拇指,和刘海棠道:“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好的手艺,放眼这天下,也没有几个人
有刘姑娘这造诣水平的。”
刘海棠被夸的很不好意思。呵呵笑着,让自己不要太尴尬。
“大家跟我来,那位毛道士就在侧殿的禅房里。”胡二爷边走边压着声音,道:“现在官府查的严,所有丹砂开始走丹砂行走,私底下不准买卖。”
汪福良一惊,“那我们……”
“放心,就算官府来查,我们就说参机问道,丹砂和我们无关。”胡二爷说着还安慰的看了一眼刘海棠,“放心,不会有事。”
刘海棠冲着他点了点头,心道,官府也不是傻子,人家既然来查就必然收到了内报,你想蒙混过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不过,既然他们出来走江湖做买卖,就算进了衙门,想必也有自己的路子。
一行人进了侧殿,一个小道士开了门,大家依次进去。刘海棠果然就看到一位六十出头蓄着长髯的老道士在喝茶打坐,闻声老道士睁开眼打量着大家,“各位请坐。”
一副仙风道骨的做派。
大家坐下,门再次关上,小道士在门口守着。胡二业开门见山,“道长,可要看看丹砂?”
“贫道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毛道士点头,汪福良就将其中一瓶六成的砂递过
去,毛道士倒了点在手里,又是捻又是尝的,颔首道:“这砂确实不错,纯度够高,难得一见。”
汪福良有些得意,问道:“这一瓶,道长能给什么价。”这一瓶够他练一筐子的丹药了。
“这六成的纯度,我只能给你二百两,不过,如果有七成的,贫道愿意出三百两。”毛道士将瓷瓶放在案几上,看似无所谓的态度,但实际瓶子却离自己很近。
还是很想要的。
“二百两太低了。”胡二业道:“这六成的,您要是愿意要,三百两我们就给您。我们手中还有七成的砂,八成的也有,就看您给什么价格!”
毛道士眼睛一亮,再坐不住了,激动的道:“八成也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