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羽一路南行,走出太行古道折而西行。这一路信马由缰,山青水碧,好不惬意。师傅当年给他取道号为“山青”,或许有所希冀。毕竟一个人的道号不是随便取的。南宫羽这一路行来,也多行走于山道,书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自己也算不上什么仁者,只是看不尽的山峦巍峨,叠嶂层峦,碧树幽幽,万古长青。山青,山青,好个山峦巍峨万古长青,难道这便是山青的寓意?南宫羽喃喃“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待我应如是!即使短时间无法破镜,那就寓情山水,看看这大好山河”。他没有再思索破境之事,甚至试着让自己忘记自己的修士身份,回归凡俗,以一个凡夫俗子之身份去走访群山。修行,修行仙法,踏入仙途,无非是一个人上山下山罢了,上山的过程是为求仙,立于山巅脱离五行,跳出三界是为得道成仙,总归是要上山,那何不且慢行,看看这一路的风光。他突然想起了一位文豪的一首诗“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是信马由缰缺了竹杖芒鞋,手中也没有可以忘忧的醇酿美酒,抬头看看天空,却是晴空万里,也就少了那穿林打叶的潇潇细雨,又何以品尝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其中滋味?
他摇头笑了笑,跳下马背,将身后的剑匣挂在马背上,手提缰绳,缓步行走在山道间,看着林间蝴蝶翩翩起舞,百花争艳,听着林间蝉鸣鸟鸣,深远空幽,心中不禁变得宁静。肩头的小白貂似乎是刚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然后用他那乌溜溜的小眼睛打量着四周。
行了大概有六七十里,已经走到了山道尽头,走出山道,前方是一个小村庄,村口立着一个牌坊,牌坊上写着“桃源村”,南宫羽不禁一笑“世人都想桃源避世,却不知世上是否有桃源,只是不知此桃源是否为真桃源”他不疾不徐的向前走去,不停的打量着四周,只见这桃源村四周田垄交错,井然有序,田间小路勾连各处,村中炊烟袅袅,偶有几个稚童田间嬉戏。村口有几个老人,坐在树荫里,聊着天,好一派纯朴气息。
南宫羽牵马来到村口,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抬起头看着他问道“年轻人从何处来?”
南宫羽抱拳行礼“小生乃大齐人士,游历四方,山中迷路,误入此处,还请老丈指明道路,不胜感激!”
老人打量了下南宫羽,好个俊俏的后生,微微点头“年轻人,大齐在何处?”
“回老丈,大齐位于东方,要过太行,再一路东行三千里,方可进入大齐境内”南宫羽道。
几位老人面面相觑,有个老人说道“咱们几个老东西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个村子,这三千里有多远,太行又是什么?”他看向南宫羽“年轻人,可别是诓人吧?”
南宫羽说道“老丈说笑了,小生岂敢欺瞒几位老人家,这桃源村便处于太行山中,只是小生有一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那须发皆白的老人说道“年轻人颇有礼貌,且说来听听”
南宫羽沉吟片刻问道“此地名曰桃源,可是先人避世隐居于此?”
几个老人闻言,脸色均有变化,须发皆白的老人伸手捋了捋胡须,“此乃我族中隐秘,不足为外人道也!如今外界如何?犬戎族可曾退去?”老人语气郑重。
南宫羽微微惊愕,“回老丈,犬戎族早已覆灭,如今是诸国鼎立,大周皇室已名存实亡。”
“不曾想外界变化如此之大,年轻人准备去往何处?”老人问道。
“小生也并无目的,只是信马由缰,走到哪算哪,看看脚下河山,寓情山水而已”南宫羽道。
“年轻人不骄不躁,不错,不错”老人夸奖道。“刚才你说诸国鼎立,都有哪几国?”同时老人示意南宫羽坐下说。
南宫羽坐在树荫下的一个方凳上,说道“目前群雄割据,分别是齐、鲁、燕、楚、豫、晋、汉、秦以及吴、越十个大的诸侯国,他们各自为政,经常相互攻伐,战乱一起,哀鸿遍野”说着南宫羽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死于战乱的父母,不禁有些伤感。
“那年轻人,以你之见,此乱象还要持续多久,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老人饶有兴致的问道,
“老人家,小生才疏学浅,又怎能看透这其中玄机,虽也同情水深火热的百姓,但却心不在天下。不过小子认为,如果有一国可以励精图治,厉兵秣马或许真可以横扫六合,统一诸国,以此平息战乱”南宫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