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说完了,汉武帝这位富有盛名的帝王,再说一说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之后的朝代都知道,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帝国双璧,在后世极其有名。】
大唐
“唉,卫青、霍去病啊。”
“当真是上天送给汉武帝的神将。”
李世民亦是不由感叹一声。
不过李世民也只是有些羡慕而已,毕竟谁还会嫌好将领少呢?
他虽说已经有了李靖等名将,但如果再来一个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将领,他也不会嫌少啊。
【毫无疑问,卫青霍去病二人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大将。】
【卫青,字仲卿。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元封五年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说起卫青,不得不说一说他的身世了。
他是汉武帝时期将领,从贫困中崛起,任大司马大将军参与朝政,封邑万户。
但他最初只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一介骑奴。
以至于因为这个特殊而卑贱的身份,成为了在他人眼中拥有牢靠的裙带关系而上位。
刘彻看上当时还是歌女的卫子夫,带进宫中。连带着卫青也获得关注,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卫子夫被刘彻看上,也许卫青一辈子都只是一介骑奴。
但如果卫青没有能力,他怎么可能一步一步的走向大将军之位。
怎么可能因为他的英武和荣耀让平阳公主对他侧目,让刘彻将他的同胞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
有一句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汉武帝刘彻就是卫青这位千里马的伯乐。】
【卫青对谁都是一副谨慎谦和仁让的模样。虽然在朝中拥有大量士兵随从但从来没有谋反之心,在其他人养士之时,他和霍去病二人从来不会参与其中。
即使刘彻害怕卫青功高盖主,有意削弱他的军队力量,让他的士兵大量投靠霍去病,他也没有半点不满。】
【但卫青并不是一开始就展露才华的,在这之前。
是因为汉武帝将卫子夫召入宫中,而卫青作为最小的弟弟也跟着进了宫,给汉武帝当贴身侍卫,其实也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当下人,但是毕竟在皇帝身边,和一般的地方可不一样了。】
【在那之前卫青作为内廷重臣在汉武帝身边呆了近十年,使得他深得汉武帝信任。】
【这时正值匈奴来犯,恰恰汉武帝刘彻又是一位心有大抱负的君主,他不甘于和匈奴人联姻,纳贡等看似平和实则屈辱的手段。
于是他筹备人手,派遣李广、公孙骜、公孙贺、卫青等人出征。】
【也许真的是上天对刘彻的喜爱吧,让他拥有了这样的两位大将,卫青首战出征即取得了龙城之战之胜利。一战而封关内侯。其余几人皆无大功。】
【而这次胜利,是大汉朝与匈奴之间的首次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也让刘彻更加的高兴,也更让他坚信,打匈奴的正确性和信心。】
【其后,卫青多次统帅大军出征匈奴。元朔二年兵出云中,驱逐白羊、楼烦王,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封长平侯。
三年后再出高阙、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封大将军,三子同时封侯。
元狩四年与霍去病分兵远征漠北,率军出定襄,追击匈奴单于至阗颜山乃还。
也是在这汉武帝刘彻置大司马位,使霍去病与青并为大司马。】
【他战功赫赫,龙城大捷、收复河套、奇袭高阙、二出定襄、漠北大战。】
【但是,即便如此卫青在历史上也是褒贬皆有。
在世人眼中,卫青一直被黑。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卫青等人态度就耐人寻味,十分微妙。
一方面,司马迁强调卫青外戚的身份,在《佞幸列传》中就言,“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在其他方面也着重描写他怀柔低调的圆滑作风,对其战功的描写也不如李广的详细。
另一方面却也专门为其单独重新列传,列入《卫将军骠骑列传》,并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借谋士之口称赞卫青,“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
不过就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