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听此他眼皮一跳,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袖中的双手不自觉的紧了紧,心里面暗自斟酌,“不会吧?这些人真是…”
李世民没想到都这么严防死守了,他的皇陵还是逃不过这些贼子贪婪的目光。
李世民本人:“…呜呜呜………”
刘邦端正了身子,看见这一段,眉眼间终于笑开了花,咧嘴一笑:“哈,这个李世民!没想到吧。”
“萧何,怎么样?看吧!看吧!”
语气得意极了,看起来一副小人做派,和一国之君的形象相差甚远。
萧何见此也是扬了扬嘴角,眼底里浮现出隐隐笑意:“如陛下所言,着实有趣。”
【那么具体又被盗到了什么地步?是谁对昭陵进行了盗墓?】
【大家可以看一看史书上的记载。在《新五代史·温韬传》中说:“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旧五代史·温韬传》:“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资治通鉴》亦有,“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是的,盗了昭陵或者唐陵的人叫温韬。而这些话大致意思是,温韬在耀州担任了七年的节度使,在这期间大肆挖掘唐陵,其中有许多的珠宝流落民间,只有乾陵幸免于难。】
【要说温韬这个人确实有点运道在身上。他出身不高,但能够一路混到节度使的身份也是有一把刷子。】
【因其盗墓之多在旁门左道之上还有一个“盗圣”的尊号,不过成也盗败也盗。
当时时任节度使的温韬盗墓时可谓“声势浩大”。
和其他人盗墓遮遮掩掩不一样,温韬可牛啦!
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盗墓时一般都率领众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
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墓,更是将所盗得之物的名讳编织成册让天下人观瞻。
要知道,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偷坟掘墓都是罪无可赦。
虽然当时处于动荡混乱的年代,但百姓的心中对于盗墓这种事情仍然没有半分放宽。
由此可见,温韬本人胆量之大不愧被后来的盗墓贼称之为“盗圣”。】
【但这也为他后来的死亡埋下了引火线,要知道作为一个统治者,怎么会喜欢像温韬这样离经叛道、狡诈善变之人。
盗墓这种事情都能够做,还有什么事情是他温韬不敢做的?
当时温韬是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手下干活。
对于温韬那点事,李存勖可谓心知肚明。在他看来,“今天你能够将先唐的墓盗了个遍,明天如果我把你惹毛了,你是不是会盗了我的墓。”
再加上温韬本人虽然善经营,但其性格狡诈奸滑种种原因之下就有了温韬惨遭灭门的下场。】
“死有余辜!”
李世民下颌微微扬起,嗓音冷淡。
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啦!回归正题,我们继续来讲昭陵。】
【看到这里,想来很多人都以为昭陵已经被盗了吧?】
大唐
“难道还有转机?”
李世民抚着剧烈跳动的心脏,眼里似乎瞬间蹦出一道刺眼的光。
显眼的很。
随即他忐忑的看着天幕,心里面默默祈祷就连平时不屑的佛祖都念了好几遍。
————忐忑不安的小凤凰路过——呜呼————
“啧。”
嬴政面无表情的出了一声。
“是我的错觉吗?父皇竟然嫌弃的对天幕说了什么。”扶苏有点不可置信。
要知道,父皇平时一向威严端正,极有威势,就算是生气的时候也让人折服,这样明显的嫌弃是从未有过的。
“是天幕的原因吗。”扶苏心里暗自想着。
也许发现扶苏怪异的眼神,嬴政分出一丝眼光撇了他一眼。
眼神平淡,不过在扶苏看来警告的意味十足。
于是扶苏连忙摆正心态,不再多想其他。
“不可以——”
刘邦表情恨恨,脸色看起来沮丧极了。
想来以他的智慧也已经从天幕的话中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