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东之乱后,郭璞及族人南迁到了江南之地,生活暂时安稳了。
郭璞心念洪崖丹井之地,是音乐鼻祖伶伦修炼的地方,便萌生了怀古之情。于是便出发,前往豫章城,寻访洪崖丹井。
郭璞是当代名仕,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他到了洪涯丹井,有人就把此事告诉了豫章太守。魏晋时期,人们都很敬重名仕,各地官员也喜欢和名仕交往,这是一种风气。豫章城更是如此,曾经的豫章太守陈番和名仕徐孺子的交往就是典范,他们留下了“徐孺下陈番之榻”的美谈。
这次名士郭璞到来,豫章太守该怎样表示呢?他的下属问他,要不要像庐江太守胡孟康一样盛情招待郭璞。他们认为,按常理,太守一定会抓住机会和郭璞好好交往。大家也想见识、见识郭璞的占卜,能预知呢!
豫章太守却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了几个字:不见为好!
这就奇怪了。为何太守对郭璞避而不见?有人忍不住问原因。
豫章太守说,郭璞这个人性情古怪,令人捉摸不定。他至庐江,受到太守胡孟康的盛情招待,却做出了撒豆作法赚婢女之事。我怕他到我这里,看中了什么,也作法赚了去。说完,他轻轻一笑。
大家听了这话,也跟着笑,有人还加了一句,术士之坏,往往如此!
当然,大家都不傻,知道这不是原因。既然他不说,也就不好再问,于是,大家也就不问了。
那么,豫章太守为什么不见郭璞呢?他自有他的考虑。当时天下形势,可谓内忧外患:五胡乱华,胡人逐鹿中原,且有南侵之意;东晋朝廷偏安江南,皇权与门阀士族矛盾激烈,大将军王敦有谋反之心。
面对这样的形势,各地太守都在运用智慧保全地方、保全自己。豫章太守心向朝廷,但也不想和大将军王敦为敌。处江湖之远,远离祸害才是上策。
听说大将军王敦对名仕郭璞很敬重,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一切,不得不小心呀!
这些,他当然不会跟别人说。
对于郭璞,还得敬重,不能生硬拒绝,毕竟他是当代名仕。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物,面子上一定要过得去。于是,太守府放出风来,太守这几日生病,一律不见客。
郭璞是个任性不拘小节的人,他并不在乎豫章太守见不见他。他只觉得一路山清水秀,心情愉悦。
洪崖丹井之地有洪崖瀑布泉,泉水清澈甘甜,是泡茶的好水。边上有个茶馆,搭建了几个草木亭,供人们休息喝茶,欣赏瀑布泉美景。
郭璞来到茶馆,在一个草木亭找了个位置坐下。茶馆老板见来客人了,赶紧过来招呼:我们这里有洪崖瀑布泉水茶,还有白糖糕,绿豆糕,藕粉糕等点心,官要点什么?
郭璞说,就要一壶洪崖瀑布泉水茶。
老板答应着,不久,就上了一壶茶。
郭璞喝了一口茶水,觉得一股芬芳之气沁入心脾。又喝一口,不禁点头连声叫好,好茶!好茶!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的人,《尔雅》中有不少茶叶的记载,他对它们都进行了认真研究,仔细注解。他知茶,懂茶,能品茶水之优劣。
茶馆老板过来续水,得意地说:“我们这里的茶水都是用洪崖瀑布泉水泡制的,洪崖瀑布泉水泡出来的茶都是上品。”他又抱怨道:“这么好的茶水,有人还嫌贵,真不会喝茶!”
郭璞对茶馆老板笑了笑。
洪崖瀑布泉名扬天下,后世陆羽把它排为天下宜茶之水第八,人们便把洪崖瀑布泉称做“天下第八泉。”
陆羽,唐代茶学家,被尊为"茶圣"。他著有《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排出的宜茶之水前十名为:
第一、庐山康王谷水帘水;
第二、无锡惠山寺石泉水;
第三、蕲州兰溪石下水;
第四、峡州扇子山下的虾蟆口水;
第五、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第六、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
第七、扬子江南零水;
第八、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即:洪崖瀑布泉);
第九、唐州柏岩县淮水源;
第十、庐州龙池山岭水。
这些被茶圣陆羽品为天下前十的宜茶之水,一直被文人墨客的追捧,也被人们传承。
郭璞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洪崖瀑布泉:瀑布飞流而下落入深潭,深潭泉水又往上涌,激起浪花。上下之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