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盐劫案一事,牵扯进来的人很多。
至于真正的作俑者太子,如云秋染预料的一样,并没有受到什么大波及,至少明面上没有。
暗地里的日子应该不怎么好过,因为他最近的行事风格明显变低调了不少。
上朝的时候,皇帝不点名,基本不会说话。
不仅是他,他这一系的人做事也变得低调了许多。
云秋染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他性情太过偏执,受不这个委屈,会不管不顾地对付自己,严阵以待了好些天。
后见他没什么动静,吁了口气的同时,心里的隐忧反而更深了几分。
偏执疯狂的人固然可怕,尤其是手掌大权的上位者。
被他们针对的人,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是这种人身上的缺点也很明显,只要谋算得当,瞄准时机,反杀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可当一个偏执倨傲的人,突然变得知进退,懂隐忍,危险的等级明显要提高几个档次。
不过云秋染是个擅长自我开解和调节的人,暂时没人找麻烦,她也乐得清闲。
待葛神医帮胡忽做了个全面的诊断,确认这孩子的身体并非全然无救,只要调理得当,活到三四十岁还是可以的结论后,她就开始放飞自我。
除了给百味楼又添了几道新菜,便时不时进趟皇宫,陪着苏太后聊天打屁。
同时变着花样,琢磨各种合适冬天养生进补、又美味的吃食。
太后小厨房里的厨子手艺十分出众,往往只要云秋染能描述出来的食物,并有相应的食材,他就能原汁原味地做出来。
“太后,再过些日子番薯就要收成了,届时让裕州和南沙那边运些过来,咱们做些新鲜的吃法。”
十月初十,在慈庆宫陪苏太后吃完午饭的云秋染,一边揉着肚皮,一边开口道。
随着和太后相处的时间越长,云秋染在她这里就越放飞自我,曾经的淑女形象已经被败得差不多。
“不是说番薯收了之后,要留种明年扩产么?”太后瞧着眼前毫无形象的少女,眼里浮出淡淡的笑意。
这丫头在她面前终于彻底放开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端着,挺好。
“番薯的产量很高,之前我收到过楚知府的来信,说番薯长势很好,让他们运三几百斤过来不影响什么。”云秋染道。
她要是没记错,裕州和南沙县加起来,一共栽种了近五亩地的番薯。
没出什么虫害的话,起码能产一万斤,拿几百上千斤出来让大家尝鲜,问题不大。
“运几百斤不算什么?我听说一共就种了几亩地,种植地的人估计也会拿一部分出来尝鲜,那东西产量有那么高吗?”苏太后有些好奇地问。
“只要没出什么意外,一亩地产量两千斤应该是有的。”云秋染想了想这个年代的肥料什么的,给了个比较保守的产能。
她要是没记错,前世红薯最高的亩产可达四五千斤。
“这么高?”苏大后瞪大了眼睛。
她可不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人。
像小麦稻谷之类的粮食作物,最好的良田,一亩地一季最高产量也不过三百来斤。
而一些薄田,产量则连两百斤都不到。
番薯亩产若能达到两千斤,岂不是谷麦等物的十倍?
“嗯,番书上是这么介绍的,不过具体情况,还等收成之后再看。”云秋染点了点头,没把话说得太死。
“若真有这么高的产量,云丫头,你就是咱大乾大功臣。”苏太后神色有些激动。
“太后,我不过是好奇尝试了一下,真正出力的是太子殿下和楚知府他们。”云秋染抿嘴一笑。
“若不是你知道这东西可以当口粮,并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的跑过去找藤种试种,他们想出力也出不了。
等具体的收成结果出来再说,这事若谁敢贪图你的功劳,哀家第一个不依。”苏太后瞪了她一眼。
云秋染……
转眼又是七八天过去了,云秋染收到楚知府的来信。
说裕州的番薯已经收完,产量高得出乎意料。
他们县一共只种了一亩半地,总收成为三千八百斤,近五十钧。
并言名本打算给她寄点过来品尝,但因为番薯是新种,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不敢擅动。
楚知府写信的时候,心情显然十分激动,字都写得比平常飞扬许多,其中还有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