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汉朝二三事儿 > 第27章 咸阳,我刘老三来了!

第27章 咸阳,我刘老三来了!

于是,刘季指挥大军南下攻打洛阳,洛阳城固,数倍于开封,秦军火力凶猛,几个回合下来,刘季不得不面对现实,别说函谷关了,眼下的洛阳都啃不下来。

怎么办?难道就要折戟于此!

由于洛阳是军事重镇,有这座城市在后方威慑,函谷关这条路是万万不能走的。

刘季此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也可能是来自他人的建议):放弃走函谷关,从武关进军咸阳。

因此,他率大军南下,先去扫清西进武关的障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个选项,不同的人选择都不一样,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刘季的选择是:此路不通,换一条路走!

刘季率领军队南下去攻打南阳,秦军一盘散沙,很快大败,南阳太守逃到宛城。

但是宛城守军的火力却十分凶猛,刘季奉行打不过就跑,干不过就绕的军事原则:撤!

毕竟入关才是大事!

这时,张良站出来,他对刘季的决策表示强烈反对,理由有两点:

其一,洛阳不打,是因为你还能从武关进咸阳,现在宛城不打,难道又要回去走函谷关吗?我们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其二,绕过宛城西进是万万不行的,越往前越接近秦朝的政治中枢,也就意味着,越往前秦军的势力会越强,我们遇到的抵抗会越大。

因此宛城势必要打下来,如果不打下来,一旦前方战事不利,我们将没有任何退路。

张良把话说完,然后看着刘季,意思是我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在这个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必须把话说清楚,虽然决策权还是在你手上,但是我认为你的思路肯定错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军事家,刘季行军打仗水平确实一般,但是他的优点是擅长听取他人意见,并敢于及时认错。

能认识到错误不难,但是认识到错误并马上改正,这样的人却很少,刘季正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他最后取得天下!

听了张良的意见,刘季意识到自己确实错了,张良是对的:宛城必须打下来,否则后面的城池一定会拼命顽抗。

既然错了,就马上回头打宛城!

刘季率领部队连夜返回,把宛城围得水泄不通,并摆出了一副留在此地过年的架势。

南阳太守也是有苦衷的,巨鹿战败后,秦军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他领着秦政府的工资,家人又在秦统区。

关键南阳是在靠近关中的地带,如果山高皇帝远,反了也就反了,政府也管不到。现在起义军已经打到跟前,并把他包了饺子,他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底是报国还是投降?

报国肯定死,投降也未必能活,他听人说项羽非常残暴,眼下的刘季不知道人品如何?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先要表个态度。于是,他拿出必死之决心,以无所畏惧之勇气向将士们宣布一件事:我要自杀报国。

士兵们听了十分感动,纷纷表示要跟外面的乱军拼了!

绝不投降!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守大人实在不够意思,大家也看明白了,他的报国行动是:只打嘴炮,不见拔刀。

太守有个属下叫陈恢,看出来领导的意思,他毛遂自荐,打算去跟刘季谈判。

说是谈判,其实就是投降。

陈恢翻墙去到刘季大营,见了刘季并对他说了一样一句话:

“宛城是南阳郡的中心,人多粮食也多,没个一年半载,恐怕你打不下来。”

刘季当然知道宛城易守难攻,否则他就不会绕路走,但他绝不能让陈恢看穿他的底牌,至少在气势上他绝不能输。

“宛城我志在必得,今天打不下就明天,明天打不下就后天,后天再打不下,反正打不下来我就不走。”

陈恢是个明白人,他敢来谈判就是看穿了刘季的底牌——宛城不是他的目的,入关才是他的目标。

“我知道你的时间宝贵,着急着入关,但宛城在后,强兵在前,你十分担心。”

刘季放声大笑,表示对他说的事情根本不屑一顾。

“不如这样,我们投降你,你看如何?”

你大爷的,投降就早点说啊,害得我演了这么久,面对主动送上门的桃子,刘季马上笑纳。

“好,就这么办。”

就这样不废吹灰之力,拿下了宛城。人家投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