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汉朝二三事儿 > 第67章 白登山之围(一)

第67章 白登山之围(一)

冒顿统一北方草原后,把目光投向了南方,他决定到南方的邻居家里串下门,看看有什么好东西,比如大米啊,丝绸啊,食盐啊,美女啊,顺便带一点回去。

那就出发吧!

冒顿于是率领浩浩荡荡的匈奴讨饭团南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很快来到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叫马邑。

马邑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在汉代,这里是代郡的都城,和匈奴交界。

马邑的守城将领是韩王信,这位仁兄可谓是时运不济。作为韩王,他的封地原本是在颖川一带,那里不说富可敌国,至少是衣食无忧。

那么,韩王信怎么会来到了这个穷乡僻壤之地?

因为,这是刘邦的一场阴谋。

由于颖川是兵家重镇,如此重要的地方刘邦当然要握在手里,不可能让他人染指。

所以,在打败项羽后,韩王信在颖川只过了一年好日子,第二年就被刘邦迁到了山西晋阳。

此乃一箭双雕之计,一来刘邦可以控制颖川,二来把韩王信调到北境,好让他去当炮灰,抵御匈奴人南下。

计策是好的,人也没选错,因为韩王信非常有觉悟,非常有爱国精神,他甚至主动跟刘邦提了一条建议。

这条建议的内容大致如此:

匈奴讨饭团经常南下抢劫,搞得北境民怨四起。但是您安排的晋阳距离边境太远了,我出兵过去人家都抢完东西离开了。我认为要抵御匈奴讨饭团南下,驻守马邑才是上上之策,那地方只要抬头就能看见匈奴人。

韩王信主动为国分忧的举动得到了刘邦的高度认可,同时刘邦还对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此,韩王信就兢兢业业地在马邑为大汉镇守边疆。

韩王信当然也有苦衷,好不容易革命成功了,大鱼大肉才吃不到一年,现在鱼肉是别想了,能混个温饱就不错,还有北方吹来的风沙,使得他的老鼻炎总是时不时发作。

对于刘邦过河拆桥的行为,韩王信非常不满,无奈自己的实力太弱,复国也是背靠人家刘邦的支持。

一条狗,要想堂堂正正做人是不可能的,只有夹起来尾巴才勉强像个人样。所以,搞阴谋造反,韩王信是万万不敢的,给他十个胆都不敢。

流放就流放吧,苦点就苦点,沙尘暴也已经习惯,到这岁数,自己也认命了,往后余生,只求个安全落地,赏赐个自然死亡就够了。

韩王信没想到的是,他驻守在马邑让一个人很恼火,这个人就是冒顿。

冒顿生气也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非常容易理解,也十分正当。好比有人在你家门口修了个围栏,拦着不给你出去工作,甚至也不让你去吃饭,你当然会很生气。

而且,冒顿很可能认为韩王信的日子过得非常舒坦,每天大鱼大肉,所以他决定去韩王信的家里逛逛,顺便把这些大鱼大肉全部带回家去。

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天南地北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打交道,但由于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因,此刻他们已经近在咫尺,不得不掐死对方。

匈奴人南下,往往抢点东西就跑,一般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韩王信知道匈奴出征后,他判断应该也是一次小规模的抢劫行动。

毕竟在这鬼地方,大家都不容易,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互相体谅,将就将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他派出去的探子回报:

“都是人,密密麻麻的人和战马,根本看不到尽头,是数以十万计的匈奴大军。”

韩王信知道大麻烦来了。

时间紧迫,根本容不得他做出什么抵抗,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马邑很快被冒顿的大军包围了起来。

城里的韩王信很苦恼,我这啥也没有!城外的冒顿两眼放光,只要打进去,兄弟们吃饱喝足。

韩王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匈奴大军是惹不起的,他还不想死。

所以,他想了个计划——拖延时间,等待援兵。拖延时间的最佳办法当然就是谈判,也就是忽悠。

韩王信于是派出使者前往匈奴大营,跟冒顿和谈,至于他们谈了什么不得而知,史书没有记载。

但是,不管谈什么,韩王信犯了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如此重要的谈判他竟然没跟刘邦请示,这样的事情是可以自作主张的吗?

当然了,事出紧急,也怪不了他,如果他派送书信给刘邦,等刘邦收到的时候,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