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赵王张耳死了。
作为张耳的儿子,张敖继承了赵国的王位,他的妻子正是被刘邦摔下马车的女儿,鲁元公主。
虽然是刘邦的女婿,但张敖对老丈人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他太明白,在权利场上根本没有情面可言,也正是为此,张敖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恼了老丈人,引来杀身之祸。
即便他如此小心,还是避免不了一场浩劫,这实在不是你的错,从你继任赵王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接招吧,张敖!
汉七年,刘邦解白登山之围后,返回长安的途中路经赵国。
老丈人死里逃生,张敖很高兴,为刘邦接风洗尘。但刘邦并不高兴,刘邦不高兴是可以理解的——刚刚吃了败仗,要找人泄火。
张敖实在是一位好女婿,也是一件泄火的好工具。他亲自下厨,知道刘邦爱吃狗肉,就杀狗,听说刘邦爱吃牛肉,就宰牛,反正是无微不至,非常体贴,有女婿如此,夫复何求?
但老丈人不仅是老丈人,还是万人之上的皇帝。
刘皇帝实在难以伺候,他一边吃着狗肉一边开骂,张敖的祖宗们只能挨个排好队等待刘邦依次问候,反正没有他骂不出来的脏话,只有他想不出的礼貌用语。
要是平常人,这么骂,管你是老人还是老丈人,直接一个拳头抡过去就完事了。
但张敖忍了,在自己的性命和祖宗的清白之间,张敖选择了前者。
张敖忍得住不代表别人忍得住,他的手下贯高、赵耳等人就忍不了精神病的胡作非为。
这是哪门子的老丈人,简直是老仗人——老是仗势欺人,简称老仗人。
怎么能让人如此欺负主公的儿子?
干死他!
贯高是张耳的门客,也是赵国的相国,他对老领导张耳非常忠诚。张敖如此忍让,令贯高非常愤怒。
于是,贯高自告奋勇向张敖请示:
“你老丈人实在是仗势欺人,无礼至极,说他像条狗那是侮辱了狗,就让我们替你教训一下他吧。”
贯高口中的“教训”可不是一般的教训,比如骂一顿脏话,打一顿屁股之类的,按史书的记载,是谋杀。
张敖生性谨慎,而且胆小怕事,听了贯高的计划,十分惊恐,他对贯高等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种话以后不许再说了,陛下待我恩重如山,陛下再无礼也还是陛下,老丈人再仗势欺人也还是老丈人,没有老丈人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
贯高赵耳等人把张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两人聚集了十多人在私底下商议后,一致决定:自己动手,杀刘灭狗。
贯高是这么说的:
“假如事情成了,功劳是张敖的;假如事情败露,让我们自己扛下。”
于是,这帮不怕死的弟兄就制定了一个秘密的计划,等刘邦下次经过赵国,一定要“教训”一下他。
汉八年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刘邦,你的死期已到!
贯高运用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模拟了各种参数,量化了N种模型,结合了数十道高深的数学物理公式,终于得出来一个结论:
刘邦一定会经过柏人县,并且时间一定是夜晚,所以,刘邦肯定会在柏人县留宿过夜。
贯高于是在柏人县的旅馆中安排了杀手,等着刘邦路过此地,就送他上路。
果然不出贯高所计算,刘邦不久确实路过了柏人县,而且天色已黑,并打算在此地留宿。
刘邦问手下人:“此是何地?”
“柏人。”
“柏人柏人,受迫于人,此地不宜久留,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柏”在汉朝的时候和“迫”的读音是一样的,刘邦的意外联想,不但让自己躲过了一劫,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些许贡献。
看来,刘邦虽然文化低,但语文成绩还是过关的,至少“柏”和“迫”的读音人家是搞明白的。
所以,年轻人好好读书,这句话真没错,项羽这位仁兄从小就没这个觉悟,最终被文化水平高了一丢丢的刘邦吊打。
以上当然是开玩笑,但丰富的自我联想能力,确实救了刘邦的一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