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恐吓。
朱建的恐吓计策是这样的,他跟闳孺分析了一番利弊:
一,你是皇帝的宠臣,审食其是太后的宠臣,基本天下人皆知。现在有人说审食其被捕入狱,跟你进谗有关,难道你不担心吗?
二,太后和皇帝是母子,一旦审食其被杀,太后脾气再爆也不会怪罪儿子,只能是迁怒于你,到时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闳孺听了朱建的分析,吓得两腿发抖,于是问计朱建:
“依你看,我该怎么办?”
“你向皇帝求情,审食其无罪释放,到时不管是在皇帝那边还是太后那边,你都可以受宠。”
闳孺一听,卧槽,这他娘的真是一箭双雕之计。
于是,审食其就此躲过了一劫。
审食其出狱后,知道是平原君救了他,心里非常感动。
而赵姬的案件还有后续,她在临死前生了一个孩子,名叫刘长,刘邦封他为厉王,并把他托付给吕雉抚养。
多年后吕雉逝世,审食其也失势了,刘长于是去审食其府上拜访。
听说刘长来了,审食其出门来迎接:
“小兄弟快,到我府上就坐。”
刘长却冷笑了一声:
“还记得多年前求你办事的女人吗?”
“啥女人?”
“好,今天我就让你死个明白,那个女人叫赵姬,是我的母亲。”
审食其突然想起来,似乎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其实当年他收了钱后,就向吕雉求情了,但吕雉打翻了醋坛子,死活不肯出手,审食其也没有坚持下去。
只好解释道:
“你母亲的事我已经尽力,是吕后不肯啊。”
刘长不再吭声,转身回马车拿出来一根铁椎,不断抽打审食其,将其打得皮开肉绽,然后把他杀死。
把目光转回到吕雉。
除了审食其,吕雉还提拔了另一个人,任敖。吕雉在沛县被捕入狱,曾被狱中小吏欺负,任敖救了她,凭此大恩,任敖官居御史大夫。
除了提拔审食其和任敖,吕雉还处理了一个人,赵侥这位仁兄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说实话这哥们我已经把他忘了,可惜吕雉却忘不掉他。
赵侥曾给刘邦过计策,让周昌担任赵相国保护刘如意。
虽说他的行为是自私的,在他的眼里,周昌连话都说不清,这样的人凭什么当他的领导。
所以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计,既把周昌赶到了外面,又在刘邦那里立下了大功。
但赵侥没想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计策瞒得过周昌,却瞒不过吕雉。吕雉知道后勃然大怒,直接拿他下狱治罪,并撤销他的侯国。
这位兄台真是害人害己,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代表。
由此可见,吕雉的用人也谈不上有多高明,只牢牢秉持了三个凡是:
一,凡是有恩于我的,一路提拔。
二,凡是反对我的,回家种地。
三,凡是害过我的,直接下狱。
在看似简单粗暴的用人原则下,吕雉清理了所有的反对力量,接着,她启动了第二步计划:封王吕氏,对白马之盟正式发起冲击。
在此之前,吕雉决定先拿两个死人来做文章,毕竟死者为大,旁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两个死人是她的父亲吕公和大哥吕泽。
刘邦死前肯定没想到,什么狗屁誓言,什么白马之盟,别说天下百姓不信,就连自家的婆娘都忽悠不了,完全是废纸一张。
当月吕雉把她的父亲、刘邦的老丈人吕公以及他的大舅子吕泽分别封为宣王和悼武王。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死人封王是吕雉迈出的第一步,何况在吕雉看来,根本谈不上千里之行,最多是十里路。
高后元年四月,有大臣上书,请求把吕台(吕泽之子)封为吕王,吕雉准奏,接着把齐国的济南郡割出来封给吕国。
如果说刘家算一条大船,吕雉此举就相当于在船上敲了个洞,刘家的船只开始进水。一开始,吕雉拿出个锤子准备干活,有人看见并把她骂了一顿,吕雉把这人扔到了海里,终于没人敢说话了。
接着咚咚咚几下,船哗哗进水,大家敢怒不敢言,眼看要翻船,都着急了。
这时一条规模豪华的吕家游艇开了过来。
“想要活命的,就到我的船上来。”
人都是自私的,什么白马之盟,什么非刘氏不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