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菲为了方便姐弟俩做作业、学习,在书店一角,摆放一张折叠桌子。
为了得到课外书,仇英姐弟俩去书店的积极性很高,双休日中有一天必定在书店帮忙、看书。
经过宣传,来书店的学生增多,他们有的来换教材,有的来租课本,有的带同学来买书,仇英姐弟俩也帮忙接待。
也有人送古书、旧书过来,这个是林菲亲自把关,她要按收购日期、收购价、古旧书的年代、估价等信息登记造册,编号,以备日后查询。又另设一个书架,放上编过号的古旧书,供人们选购。
送来的古旧书不多,价值也不大。
林菲的爸爸,为增加旧书数量,经常骑车去乡村,特别是偏僻的地方收书。一般是按斤收,村民当废品卖。
回来后,趁晚上打烊后的空闲时间,大家一起为书分类,有的没用的仍按废品卖掉,有完整的供学生租赁,有价值的登记后放旧书架上。
慢慢的旧书架上的书多起来,林菲教仇英姐弟分门别类摆放。
仇英姐弟在整理图书中学到不少知识,知道了编号的含义,记住了不少作家的作品。
在整理中看到喜欢的书,林菲让他们带回家,看完后,不想收藏的书还可以送回书店。
仇英姐弟的生活很充实,为了双休日去书店,他们千方百计在校完成家庭作业,预习新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书看得多,知识面扩大,写作方面也得到提高。
杜君伟偶尔也去书店看书,有时还帮个忙。
林菲的书店走上正轨化,生意兴隆,有了常客、回头客。人们把来书店逛一逛,看看书成为习惯,学生把书店当成去学校外的第二个场所。
在书店,仇英发现一个帅哥,经常翻看法律法规、行政监察方面的书,见的次数多了,仇英注意到他。帅哥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静静看书。
有一次,一个小孩在追哥哥时,不小心跌倒,帅哥见到连忙将小孩扶起。小孩摸着膝盖叫疼,帅哥帮他揉揉,好言安扶,很是耐心。
仇英过去,谢了帅哥,并叫小孩兄弟不要在店里追逐。
林菲也注意到帅哥,在结账时,两人简单交谈,林菲得知帅哥在备考公务员。
对于考公务员,林菲有很多经验,帅哥要了林菲的电话,说是要向林菲学习。帅哥自我介绍,他叫张正阳,就住在镇上。
张正阳每天来书店看书,向林菲讨教学习中的疑问。林菲不厌其详,有问必答。
林菲说:“我有考公务员时用过的书,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可以送给你看。”
张正阳说:“怎么会嫌弃呢!”他拿到书,如获至宝。
林菲还特别提醒张正阳,家中有没有过不了政审关的事与人,林菲对此印象深刻。
张正阳告诉林菲,他们家祖孙三代没有犯罪记录,他自己当过兵的,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林菲放心了。她不想张正阳因为政审而全功尽弃。
张正阳被林菲耐心的解答、慷慨大方的赠送、善意提醒而感动。他不善于表达,就想用实际行动来感谢。
有时,他来看书时,书架上的书不整齐,他会顺便理齐,碰巧赶上卸货,他就帮忙搬运。
林菲父母非常喜欢这个勤快的帅小伙子,有意无意在林菲面前夸奖,林菲红了脸。
林菲读大学时,曾经与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对方也是独生子女,只是从外省来的,林菲不想远嫁。男生曾想为爱当上门女婿,无奈其父母以死相逼,他只能放弃。林菲也只能忍痛割爱。
这一段恋情,没有结果。后来,林菲不想在事业稳定前再谈恋爱。
现在,面对好学有上进心的张正阳,她的心思如平静的湖面,被三月的春风吹起了涟漪。
张正阳每天都来书店,看书,请教,帮忙。
林菲也习惯了张正阳的行为,一切自然而然。
有一次,碰巧到中午卸货,林菲的爸爸妈妈叫张正阳在店里吃饭,张正阳不肯吃,说自己住得近,妈妈每天会烧好饭菜等他们吃,不能浪费粮食。
有一天,风雨交加,书店里没什么人。林菲想着这种天气,张正阳不会来了吧。谁料,张正阳刚巧推门进来。林菲不禁莞尔一笑,张正阳看得呆住,林菲的笑容如天使一样纯粹,让他如饮佳酿般陶醉。
这天的看书学习,张正阳不在状态,他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老是走神。偷偷打量林菲,林菲也正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