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完了题,申沐航竟然问车志炎,胡晓冰为什么管她叫栀知,这个名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却是车志炎挣了“好久”才得到的,也是没有几个人知道的,更没有人问过她“栀知”是怎么来的,想必申沐航连“栀知”两个字是哪两个都不知道,但却拉开了车志炎尘封已久的记忆。
别人都在上a o e的时候,车志炎还在草地上、深山里、平坝上……放羊放猪放牛,别人在担心老师听写的时候,车志炎满脑子只有自己的口粮不要被猪羊抢了去,别人在算1+1=2的时候,车志炎还在算怎么才能在抓石子时获胜,所有同龄人该拥有的记忆,她都是姗姗来迟,又都是幸运之星。
8岁的时候,新建的乡村学校在招生,车志炎正当年龄,去读了一年级,在他们那当时可没有学前班,幼儿园之类的,能去读书的都没几个。全村两个女生,一个车志炎,家里最大的孩子,另一个和车志炎耍得还不错,家里排三;四个男生,都是家里最小的那一个,且家里除父母至少有三个人在干活。
才去了几个星期,车志炎就要求辍学,你说是因为校园霸凌吗?有存在这方面的原因。
去了学校以后,90%的学生都是男生,班级里有十七八个人,四个女生,上课没有几个人听老师在讲什么,一下课,隔壁调皮的男生就会扒在窗子上吐口水,做骂人的手势,嘴里骂着难听的词,才一会儿,本班的男生也会跟着起哄,走去上厕所,一边要挣脱这批下头的男生,到了厕所还要忍受高个子女生的冷嘲热讽,老师看见了,也等于没看见。
所以,下课才10分钟,但对车志炎及其他受害者却如同10年,他们宁愿一直上课到放学,也渴望,放学的时候不是一起放,而是让全村的人一起一波一波的走,但你说会有这样的好事吗?答案是肯定没有的。
车志炎村里都是车姓,说起来都是亲戚,在外面也会相互照料,但是,那四个男生也不是她们俩的贴身保镖,他们在的时候,自然会保护她们俩,但被说教的也不是吃素的,自然有他们的处事方式:专门挑只有她们俩的时候恐吓、抢钱、吐口水,甚至扔石子打她们。
后来,村里四个男生中个子更高一些、平时最有胆保护她们俩的两个男生要去广州打工了,车志炎就毫不犹豫向妈妈说自己不读了,妈妈问她为什么,读书上学还不用像放羊那样辛苦,车志炎,只是说自己想取“栀知”这个名字,但是老师不同意。刚好,当时车志炎爸爸也去打工好几天了,刚好家里有头小牛需要被训来耕地,只有车母一个人可干不了,所以车母也没多想就同意她不读了。
一直到两年后,爸爸打工回来,小叔当上了村长,车志炎爸爸为车志炎没继续上学很是生气,小叔也三番五次劝志炎上学,也强调车母一定要让志炎上学,但都没用,又过了一年,开学季,小叔深夜把村书记请到家里,一直在劝说 “现在读不读书可能没什么两样,但过不了几年,不读书肯定就相当于傻子,肯定就跟我们一样,出去了连回来的路都认不得,甚至一辈子待在村子里,连吃饭都成问题。”
说真的,这些言论放在当时,一个完全封闭的村子里,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话,甚至就是一些无厘头的传销。
再过了一段时间,小叔又来到家里,说:“现在不让孩子读书,国家发的低保啊这些都没有了……”
说实话,这确实让车母很担心,这些可够他们家吃好久的饭呢,平时会卖猪,卖羊,但是这些一年下来也就卖两三只,牛是用来耕地的,基本上解决温饱后剩一两千块钱,这些钱可不是用来储存着的,而是用来平时村里有人去世时全村一起出钱买粮食,猪肉招待客人;家族里出大事时,全族一起出钱,解决问题……
所以,最后车母同意车志炎重新去上学了,可由不得车志炎同意,也顾不了村里流传的“女孩子读书干什么,都是要嫁出去的”的神论。但幸运的是,学校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要去乡中心小学上,就是离家很远,要住校。
车志炎被车父哄骗到了学校,直接报名上了三年级下册,还成了村里唯一的在读女生。这下好了,车志炎前一天还在为爸爸不仅骗了自己还整理好自己的床单,叮嘱了自己上学和睡觉的一些问题后就潇洒离开的事偷偷哭泣,这一上课,直接只能坐最后一排,门还是坏的,每天寒风刺骨,看着前排的同学每天早读书声琅琅,自己就别说认得几个汉字了,连拼音都是问题,老师检查作业,从来都只会在她旁边停留,一道道空白的题,简直就是在逼老师下手打手板,每次抽背九九乘法表,只有她一个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