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寿龄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感
然后他对着朱元璋解释的说道,“回陛下,起初是因为朝廷的服徭役的指令下达后,当地的百姓都不愿离开家服役。
“但其缘由,并非是不满朝廷安排,而是如果徭役,他们将失去当下的工活,每个月几两银子的收入也会断掉。
“再者,一路上赶往黄河的路费,还有饭钱和其他花费也都是自己倒贴,如此一来,得不偿失,所以才会民怨沸腾。
说到这里周围的官员们也都纷纷点头,就连上位的朱元璋也若有所悟。
的确,换成他们是百姓,如果这样去徭役,也不满。
这一来一去贴银子不说,还损失接近四个月的工钱。
换谁谁也不愿意啊!
瞧见周围伟人发问,陆寿龄才继说道,
“那一日,福州府的百姓万人,上访,他们愿意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只为不想参与徭役。
“原本我等官员认为这乃是朝廷下令,不可能答应百姓们的要求。
“可福州府知府孟大人爱民如子呢?一听百姓们有这种要求,便想了个办法,最后决定收下了百姓们交的钱。听到这话,朱元璋眼神一凝,露出一股怒气。
在他看来分明就是孟殷想收百姓的钱,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爱民如子?
朱元璋想了想,冰冷道:“所以,你们收了一次银子,就不让福州府百姓徭役了?
听见这话,陆寿龄摇摇头道:
“回陛下,那倒不是。
“孟大人说了,大明徭役是国家政策,不是说交了一次钱,就能免除徭役。
“而是每个月都交钱,才能享受到这福利。
这一刻,朝堂中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纷纷愣住了。
每个月都交银子免除徭役?
好像也不是不行?
虽然一个人看起来很少,可汇聚起来,那就聚少成多。
陆寿龄这不就带了三百万两银子?
“陛下,孟大人把这笔银子的收入,名为:个人所得税。主要是让百姓享受某些特殊的待遇。也是我福州府的第二策。
“徭役乃大明国策,所以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所以在收税上,按照百姓不同的工钱收入来交。”
“比如,月入三两,每月交三十文。但月入五两,则要一百文,赚的越多,想要免除徭役则也交的越多。
听到这,众百官不经点头。
很显然,福州府在实行这项税收时,把各方面都考虑好了。
可下一瞬间,当陆寿龄再度开口后,众百官倒吸一口冷气。
“陛下,这三百万两,是为了此次徭役,根据前面三个月百姓收入补交的税收。”
“从今往后,百姓每月都交,才能免服役。要不然,我福州府也不会同意。”
三百万两,只是三个月的税?
那一年下来,岂不是一千二百万两?
而且相比,上次的土地出让金感觉有点虚,这可是实打实百姓为了免徭役,而交的银子。
无比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