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声明欣赏李豪的创作,熟知李豪的创作,但他想购买的却都是她所设计的艺品。
她虽师承李豪,却不认为自己已经青出于蓝,她其实还差师父一大截,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要学习磨练。
师父过世后,除了一部份作品捐给公益团体,其余创作皆留给她管理处置,他虽是她师父,却如同她的父亲,把所有有形、无形的财产毫无保留地留给她。
彦子齐当然知道论商品价值,李豪的作品价值有多高,如果她愿意,光贩售琉璃大师的遗作就够她一辈子不愁吃穿,可以坐享清福当富婆。
然而她却是个无贪无求的女人,虽定期为李豪的遗作办展览,却不喜欢贩售他的作品,只有真正喜爱,有心收藏,且让她看顺眼的买家才有幸交易成功,而交易所得多半又捐助给公益团体或赞助琉璃业的人才培育。
对于自己的作品,她也是以艺术为出发点,向来不在乎利益,并非拿钱就可以买到她的作品。
他一方面觉得这种对金钱、名誉皆漠然的艺术家真的很难搞,一方面又佩服她对琉璃的固执与认真。
刚开始认识她的作品完全是为了找话题拉近关系,比起欣赏艺术,他其实较在意商业价值。但在真正接触她的作品后,他确实欣赏起她的才华和内涵。
“李豪大师确实是台湾琉璃界的鼻祖,他数十年来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台湾、大陆,甚至连国际都为人知悉,你虽年轻,但才华并不因李豪大师的光芒而被压制或削减,老实说,对你的作品如此执着并非我或晶煌,而是另有其人。”彦子齐决定告知实情。
“另有其人?”姜红一听到并非是他对她的作品执着,内心反而有些失落感。
“你知道在东西方享誉盛名的当代建筑师陆炀吗?”
“不知道。”除了琉璃,其他事物他没兴趣。
“他是美籍华人,堪称当代建筑界奇葩,甚至被冠上‘东方高第’的最高赞誉。”
“他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建筑师,对建材要求严谨,皆亲自挑选,近日在美着手的一件两百户豪宅建案,除了选择晶煌的琉璃建材做为室内外装满外,还特别指定希望能取得你的作品‘无穷’与‘尽头’,各量产两百件做为每户门柱内镶嵌的摆饰。”
“你的‘咏四季’毓才是我喜欢的,希望将其精致限量生产的作品。”不懂欣赏艺术的他,第一次看见这套作品,就被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