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里的当晚,成玉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了一篇名为《一个疯子》的文章,倾注了她对高小丽的所有情感。
快到12点的时候,高兴来敲门。
“你怎么了?还在为家里的事忧心吗?”
成玉看着他关切的眼神,摇摇头,把刚写完的文章拿给他看。
高兴认真地看完,深刻地体会到成玉心中的痛苦与挣扎。笔记本上几乎没有涂改的痕迹,成玉一气呵成地写出了对高小丽的悲悯、对愚昧无知的愤慨。
而她更希望的是,那片土地上人们能早日清醒。
“明天我们就去找青柠姐吧!这篇文章肯定能发表!”除了全力支持成玉,高兴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与她共同分担。
“看不出来啊,成玉,以前怎么没听说过你擅长写文章呢?”
成玉本来以为高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拉着她去找李青柠,更没想到,李青柠看完她的文章,给出这样的评价。
成玉脸都红了,有点不知所措:“写得真的好吗?青柠姐。”
“我骗你干什么?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杂志社找张志远,让专业人士看看就知道了。”
“成玉,你是敏锐的。大批知青返城,确实在农村留下了一系列问题,你这篇文章反映的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像小丽这样的可怜姑娘,不知道还有多少,希望这篇文章发表,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李青柠丝毫不掩饰对成玉这篇文章的赞美,更是迫不及待要将成玉带去杂志社。
张志远跟李青柠处对象以来,还没见过她如此兴奋的模样,但他一看完成玉的文章,就理解了李青柠。
想到自己还曾经说让成玉先试着做做校对的工作,张志远竟一本正经地给成玉道了个歉,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
成玉知道张志远是在开玩笑,但还是不由得有点心虚,她以前最多也就是写写日记而已,并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
这一次,若说她写得多好,其实多多少少有点幸运,因为刚好对高小丽有这份悲悯之情,所以一口气抒发出来。
像张志远说的期待她下一篇文章,就让她压力倍增了,她不知道自己短时间内还能不能写得出来。
她犹豫着该如何回复张志远的邀约,旁边的高兴却胸有成竹地应下来:“志远哥,你放心吧!我肯定会督促成玉好好写的。”
成玉伸手拍了高兴一下,高兴仍高调地说:“媳妇儿,咱以前有才华,但没机会,如今机会来了,可要好好抓住。”
“说得对!”张志远及时地表示了肯定,又继续道,“我看这样,我有个朋友在江城日报,这篇文章更适合在他那儿发。但是成玉,你要记得,后面一定要给我的杂志写稿哦!”
其实,刚刚高兴说出了成玉的心里话,她自己比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又听张志远这样一说,她不再有任何顾虑,爽快地回道:“没问题!志远哥,真心谢谢你和青柠姐的鼓励,让我很有信心!”
一个星期后,《一个疯子》在江城日报发表。
果然引起满城轰动。
原先张志远和李青柠跟成玉说文章引起很大反响的时候,成玉还不大相信,只当是哥哥姐姐们为了鼓励她继续写作才这样说的。
直到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她公公说起:“最近很多人在讨论知青返城在农村遗留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关注过?”
“你说的是江城日报的《一个疯子》那篇文章吧?里面那个农村姑娘真是可怜。所以说啊,女人在这世上真是艰难一些,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可怜的姑娘,希望负责任的小伙子们多一些才好啊!”
她婆婆也很少有这么感性的发言。
成玉和高兴相视一眼,才确信那篇文章确实引起了关注。
因为不知道反响会如何,他们并没有告诉爸妈成玉写了一篇文章,而成玉在报纸上用的又是笔名,所以高父高母并不知道他们谈论的文章是出自自家儿媳妇之手。
“是啊!幸亏那篇文章写得感情充沛,你说那个作者,是叫‘野火’吧?是不是返城的知青呢?如果是的话,他还能回头关注农村的问题,那真是挺难得的。”看到公公继续在感慨,成玉憋着笑看着高兴。
他们俩早就商量好了,如果那篇文章悄无声息就过去了,那就什么都不说,如果反响还可以,就告诉二老,也让他们知道,家里的两个人也不是一事无成。
高兴憋不住了,神秘地说:“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