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直冲过去。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巡禁的金吾卒只是咋呼,无人敢拦。
虽然已经宵禁,街道上却并不平静,像他这样公然犯禁的并不在少数,在亲仁坊转弯时差点和另一个醉酒骑马的少年撞上。回到丰邑坊,刘默彤冲到坊门前一通乱砸,气焰十分嚣张,门吏二话不说就把门打开了,生怕二人天黑看不清路,打发陪值的儿子提着灯笼一路把李煦护送回家。
打发了门吏之子,刘默彤却不愿意进杨宅,却嘱咐道:“老夫人虽没认出你,但也要小心在意,久则生变,尽快了结这边事,早早离京上任是正道。”李煦应下,送走了刘默彤道,转身踏进了这个虽然还陌生却已有了几分亲切的家。
李煦去崔府之前,就已经打发旺财回来报信了,说崔府饮宴可能回来的很晚,晚饭不必等他。然而杨老夫人见孙子迟迟不归,却一直不肯睡,戚氏知道后,安顿了几个孩子后,又从家里赶了过来,坐在老夫人房里一边做针线,一边陪她聊天。
忽见李煦一身酒气地推开门,戚氏吓了一跳,一针戳在了自己的手指头上,冒出了一个小血珠,于是娇嗔着向杨老夫人告状,杨老夫人一把打落她的手,笑道:“我什么都看不见,休来告我孙子的刁状。”
戚氏笑道:“你们祖孙俩一个一身酒气,一个一身匪气,我斗不过你们,我走啦。”
要走,被李煦拦住,李煦笑道:“莺莺的事有着落了,明日还劳大娘费心,寻个人敬礼递帖子过去。”于是把崔夫人答应崔莺莺的投书寄名的事摘要说了一遍,老夫人和戚氏听了俱是大喜。
戚氏又向李煦道喜道:“大郎万喜,沐家已经答应不要平妻之礼,只望大郎明日能准备一副花轿抬她过门就好。”
戚氏又引李煦到偏堂,指着一大堆花红柳绿的东西,兴奋地说道:“你瞧瞧吧,都是她们家送来的嫁妆。”
李煦托着下巴笑道:“这怎么突然就转性了呢,前两天不还吵着嚷着要这要那吗?”
戚氏白了他一眼,嗔道:“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人家这么做还不是巴结你这个女婿吗?”
老夫人此刻插嘴说:“这沐家是个懂事的人,这叫不争而争,先把姿态放低,让你先担了这份人情,你以后还好意思亏待人家女儿吗?”
李煦点头道:“那倒也是,她既能如此,我若亏欠她,反是我的不是了。”却又问戚氏:“这么说明天就可以接她过门了?”
戚氏抿嘴笑道:“谁要你回来这么晚,早回来今晚接来也成呀。”
“哈哈哈……戚大娘,你这玩笑开的,一点也不好笑。”
“这孩子,酒喝多了,胡言乱语起来。去了一天官凭领来没有,我看看。”
李煦把官凭告身掏出来交给戚氏看,自己却来到老夫人面前,灯光映的杨葛氏的脸红扑扑的,她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但李煦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她的脸色太红了,红的不正常。刘默彤说过她疾病缠身,已经没几天好活了,看起来倒是不虚。
李煦心里有些难过,不为别的,只为一个行将逝去的生命。在西北流浪的那两年里,见过太多的生命消失,最多的一次,他亲眼看到几百颗人头被同时斩落,手起刀落,献血迸溅,刽子手的狞笑,亲友的哭泣,几百条活生生的人命,眨眼间消失。
人命贱如草芥,草枯有重生日,人死了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还不如草。
李煦抓起杨老夫人发烫的手,问她:“儿想在月底前成亲,下月初就启程去韶州,阿婆以为怎么样?”
“使得,使得,为朝廷当差,可耽误不得,韶州离着有四五千里吧,是得早点走,好在南方不是太冷,也不像河北那边乱。”
“儿想把沐家女儿留下来侍奉阿婆可以吗?”
“你能这么想阿婆心里高兴,我这有你戚大娘照看,倒是你自己身边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崔家小娘子,人是好的,不过就是不懂得疼人。”
“这也怨不得她,她也是大户人家出身……”
李煦本能地为崔莺莺辩解起来,老夫人把头摇了摇头,笑道:“我不是怪她,你看中的人,好与不好,我都不说,我才不去讨你们的嫌呢。这个沐家娘子我见过,挺好的一个人,你带在身边,有你受用的。”
“……那个,我是怕……”
“一山不容二虎,何况两条都是母?”
“啊?哈哈哈,阿婆你太逗了。”李煦没想到老夫人会说这样的俏皮话,忍不住大笑起来。“莺莺太小了,又有些自卑,两个都去难免有磕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