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洪荒之因果成圣 > 第五十二章 大禹治水成功 人族九鼎将出

第五十二章 大禹治水成功 人族九鼎将出

害是很大的,为此以前本来和睦团结的人族,出现了些许不和谐,虞舜继承帝位之后,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便经常举行祭祀道祖、六位圣人、人族三皇、道门仙人、天庭众神、上古洪荒大神的大典,甚至当听闻禹是如何得到上天相助,并请教尹国得知帮助禹的老伯和樵夫乃是洪荒大地上的已开启灵智,渡过天劫的灵兽所化时,虞舜便将这些灵兽称之为河伯、山神与土地公,并率领人族举行祭祀大典,通过这众多的信仰,再一次将整个洪荒人族紧密的团结起来。

为了加强对人族的管理,虞舜经常召见管理九州的高官,考察民情,并每五年巡守一次,考察九州官员的政绩,明定赏罚;对官员的任用做到了明确其职,比如说禹,当禹治理洪水回归之后,虞舜命禹为司空,专门治理水土;还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等等等等,并三年考察一次百官的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百官分工明确,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

虞舜的治理洪荒人族之举,使得古国体制趋于完善,当洪水之祸消除后,洪荒人族安居乐业,比之帝喾时期的太平盛世也不遑多让。时光飞逝,虞舜迈入晚年,这时虞舜感觉自己的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对管理人族之事有点力不从心了,有感尧帝晚年禅位于他的做法,于是虞舜也将帝位禅让给了人族威望同他一样高的禹。

禹继承帝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分化了九州,当年治理洪水时,凭借开山斧劈山裂地,连通江河,洪荒大地的地势已经大变样了,虽然向虞舜说过此情况,但是由于原来的九州各处的风土人情并没有因为地势改变而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虞舜认为没有必要便没有重新划分,到了虞舜晚年,九州各地终于因为地势变化开始产生变化了,但这时的虞舜因为年老的关系对于重新划分九州之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一直搁浅着,所以当禹继承帝位后,第一件事便是重新划分九州。

禹于是根据脑海中的洪荒山河分布图对应洪荒大地各处的风土人情重新修订了九州的界限,重新划分九州之后,禹依旧像虞舜那样继续加强着帝王权力,不断完善古国体制着,家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洪荒人族心中。

正当禹全力治理人族之时,洪荒大地上发生一些变化,导致禹的威望突然下降了许多,这些变化并不是在人族中,而是洪荒大地上的修道之人。

不知是为何,洪荒大地上的众多修道之人,纷纷迁移到东海上的孤岛之上建立洞府,虽然大部分都是那些散修者,像阐教、截教这些道门大势力总部依旧在洪荒大地上,但是依旧有许多洪荒人族误认为是禹继承帝位管理人族,众多修道之人并不认可,所以才纷纷迁移到东海之上,因此导致禹的威望突然下降了许多。

禹对此事也是极为关注,却因为没有丝毫头绪无法猜测,虽然询问过官场上的修道之人,但是他们都是含糊其实,只是说也许是东海之上灵气浓郁适合修道之人修炼,所以才会如此。

禹当然不会相信,若是东海之上的灵气真的很浓郁,那为什么以前没有迁移,而是一起到他继承帝位之后才迁移?禹为此非常苦恼,正当他苦恼不已的时候,突然想到尹国,当年龙门出世时,尹国曾指点过禹,禹对此记忆犹新,现在禹遇到了困境,便想到尹国圣师是否能再为他解惑,于是禹来到了尹国居住的小茅屋。

尹国早在禹劈开龙门,让洪荒大地上的江河湖泊之水注入东海之后,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也正是因为这点,才会导致后世的散修一般都出自东海,而洪荒大地的散修却极少。

尹国听完禹的叙说后,笑道:“其实这一切还要追溯到你劈开龙门之时。”禹一惊,疑惑的看着尹国。尹国见此接着道:“我那是就说过龙门乃是洪荒大地上的水之灵气汇聚而形成的,正是因为形成了龙门所以水之灵气才没有泄入东海之内,所以龙门不仅阻拦了江河湖泊之水汇入东海,也阻挡了洪荒大地的水之灵气泄入东海。”

禹听完顿时大惊道:“圣师!难道。。。我。。。”尹国点点头道:“没错!你劈开龙门,虽然消除了洪水之祸,但是洪荒大地的大部分水之灵气也汇入了东海之中,洪荒大地的五行能量不再稳固,恢复过来的天地元气也因此变得不稳定起来。刚开始时天地元气只是有点不稳定,并没有消弱,但是你继承帝位后,洪荒大地的元气便开始消弱了,而东海得到这么多年洪荒大地汇入的水之灵气,东海之上的灵气变得浓郁起来,所以众多修道之人才会离开洪荒大地迁移到东海之上。”

禹听完顿时低下了头,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