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丧葬之后,十常侍之乱这场风波似乎终于过去了。无论是宫内或是宫外,一切仿佛都已经恢复正常。而刘天也迎来了穿越后的第一次朝会。
“我这个皇帝做得越来越正式了。”
刘天一边在高进,张瑜两人殷勤的伺候下穿戴着,一边十分满意的打量着自己周围忙忙碌碌的宫女,黄门。经过这段时间,皇宫里经历过十常侍之乱的宫女们已经通过审查,重新将皇宫这座大机器运转起来。而几乎在那场劫难中被屠杀殆尽的太监们也在这段时间内陆陆续续补充进宫内。虽然比不上十常侍之乱以前,但是也勉勉强强足够。这也多亏现在宫内除了刘天和陈留王两人之外,也没有其他人需要伺候。
穿戴完毕后,刘天十分享受的走出寝宫,坐上高进,张颖两人提前准备好的銮舆前往北宫正殿——德阳殿。
此时,太阳已经冉冉升在半空。在朝阳中,数百官员按照班次守候在德阳殿外,等待着时辰到来。没过多久,在司徒王允的率领下,百官依次走进德阳殿,准备开始这段时日以来首次上朝。
“我这般做法,不知是忧是喜?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王允站在百官首位,看着自己前面那两个空下来的席位,心事重重的暗叹一声。不过他也知道这已经成为定局。失去先手,想要再扳回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多时,百官已经进入殿内。仿佛事前安排过了似的,当最后一人走入大殿,身着红黑相间龙袍,头戴通天冠的刘天就出现在百官视线中。
“臣等恭迎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天刚一出现,百官就在王允的带领下,按照礼数齐齐呼喝一声,拜见天子。这时,刘天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文武百官,心里已经有了数。
“太傅袁隗,司空袁逢都不在。看来董卓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朝政。那么接下来我得开始考虑诸侯讨董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刘天心里很是忐忑。在按照朝会礼仪吩咐群臣入席的之后,他飞快的在脑子里盘算起自己目前掌握的筹码。
“十八路诸侯讨董的历史已经成了定局。我现在手上只有吕布,闵贡这两个带兵的将领。可惜掌握的兵力不多。文官方面除了王允见过,其他人我都没见过。他们的忠诚度高不高?唔……有王允撑着,应该没问题吧。”
就在刘天心里暗叹自己目前掌握的底牌不多的时候,司徒王允从容起身,走到正中毕恭毕敬的禀道:“启禀陛下,凉州牧董卓奉先帝之命镇守西凉。如今西凉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董州牧功劳甚大。再者不久前十常侍之乱又有救驾之功。只是日前封赏,董州牧只有赏赐,并无晋封。实为委屈有功之臣。老臣在此恳请陛下下诏,封其为后将军。”
王允说完之后,再次伏倒在地,一副刘天不答应,自己就不起来的模样。但是他心里却十分黯淡的叹了口气。
“袁太傅,袁司空,恕王某背信。如今董贼势大,若不如此,他日陛下再无可用之臣。唉……日后王某定负荆请罪,还望二位见谅。”
就在王允暗自向袁隗,袁逢两人忏悔的时候,刘天不动声色的坐在案前,右手手指极有节奏的在大腿上轻轻的敲击着。
左右两旁群臣见刘天只是坐着沉默不语,心里不禁打起了小算盘。董卓固然势大,但是上面坐着的那个却是天下正统,万民之主的天子。天子对董卓的封赏迟疑,他们也不得不再次考虑一下自己最终的站队。
“不好,万一陛下不准,我的前程岂不堪忧?”
吴匡,张璋两人见刘天沉默不语,文武群臣尽数成了哑巴,心里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一个不好的想法。想到自己或许站错了队,他们两人异常默契的向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僚使了个狠戾的眼神。事到如今,他们已经狠下心来,彻底投靠董卓,将自己前程完全压在了董卓的身上。
面对吴匡,张璋二人的狠戾眼神,被两人瞪到的官员无不缩头缩脑,不敢做这个出头鸟。这些官员的表现,令吴,张二人倍感恼火。等了好一会,吴匡见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响应王允,心一狠,当即起身离席,来到正中跪倒在王允身后禀道。
“启禀陛下,董州牧镇守西凉劳苦功高。兼之入京以来,董公立功甚多,威望甚高。受封后将军一职,想必也不会惹人非议。臣恳请陛下莫让天下寒心。”
吴匡话音刚落,跪在他面前的王允眉头不由深深的皱了起来。对于吴匡不分尊卑冒然上奏,他倍感厌恶。只是一想到吴匡现在正受董卓信任,他也只得暂时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