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老人真正老有所依。
郭瑗之很快就起草好了一封诏谕。
田秀准备明天把这封诏谕下发,他让郭瑗之继续念下一封诏谕。
郭瑗之展开第三封上书,说道:“大梁附近有一个叫陈留的地方,据说当地出了个狂生叫郦生,他说朝廷法度不严,纵容封君为祸,早晚会惹出大事。”
“大梁令请示皇帝,如何处置这个狂生?”
大唐开国以后,国内依然有大量前朝遗留下来的封君。
就拿楚国举例,田秀灭楚后,曾承诺两年不动楚国封君,结果就是一直到今天,楚国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封君。
这些封君掌管封地内的税收,还可以招募兵马,对朝廷很多诏令都是阳奉阴违,几乎是一些小诸侯。
田秀早就想收拾这些人了。
他就说:“让郦生到洛阳见我,这个人我有大用。”
郭瑗之很快做好了批复。
接着郭瑗之又念了几封奏疏,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郭瑗之拿起桌案上的最后一封奏书,抬起头说:“皇帝,这封奏书是晋王殿下写来的。”
“哦,玉儿?那孩子怎么了?”
田玉的封地靠近北方,是应对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田秀非常关心晋国那边的情况。
郭瑗之笑着说:“晋王殿下给您上书,说上个月,月氏骑兵劫掠雁门,被他打退了,他率军追击,斩首了七十人,俘虏三十人。”
一共斩获百人,比起田秀击破匈奴几十万人的战绩,差了可以说老远。
但如今大唐是在休养生息,对游牧民族处于守势。
田玉能斩杀上百人,已经算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田秀大为喜悦,说:“给这孩子回复,就说朕知道这事了,下次再遇到草原进犯,务必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郭瑗之做好了回复以后,说:“陛下,这些奏疏里,有不少都是关于月氏犯边的,月氏祸患才出现端倪,不是妾身多嘴,五胡乱华教训惨重啊!”
田秀明白郭瑗之这是想让自己出兵去荡平月氏。
他也想这么做,但问题就是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过于分散,朝廷打败了一个,立马就会有下一个部落出来弥补这个真空。
就像当初赵武灵王打掉了楼烦,匈奴马上蹦了出来,田秀打掉了匈奴,月氏又崛起了。
就算这次田秀再出兵打掉月氏,依旧会有下一个游牧民族崛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纵观华夏历史,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有游牧民族的威胁,直到清代的时候漠北才渐渐平定。
“瑗之,不是我不想出兵,而是目前我们的国力,没办法一劳永逸的解决整个北方。”
郭瑗之就说:“陛下,其实咱们不一定非要把漠北荡平,还有别的办法。”
田秀看着郭瑗之,示意她继续说。
郭瑗之说道:“满清为什么可以控制蒙古?一是通过联姻,这二就是分化蒙古的各大部族。”
“如今的草原也不是月氏一家独大,还有东胡,楼烦,丁零,我们随便扶持一个,就可以制衡月氏。”
田秀的思绪豁然开朗。
东汉的时候,东汉王朝就是利用了这种分化制衡的策略,东汉扶持了鲜卑制衡匈奴。
鲜卑和匈奴势力不相上下,谁也奈何不得谁。
两方为了能在和对方的角逐中占据优势,纷纷向东汉称臣以换取援助。
东汉则采取一种平衡政策,另一方强势的时候就扶持虚弱的一方去打压对方,因此东汉的边境十分安宁。
一直到后来窦宪勒石燕然,彻底打垮了北匈奴,才打破了这份平衡,让鲜卑迅速统一了草原。
而如今月氏没有能力把整个北方的游牧部落都整合,大唐正可以借这个机会去扶持其他部落,抗衡月氏。
月氏后院起火,自然就没有精力再来劫掠唐朝边境。
等到大唐以后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