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识相悖,才是类似推理剧的乐趣所在,也就是追求“转折”和“意外性”。从这个角度而言,班长的推理与藤岛同学设置的答案不太可能相同。毕竟会从“偷情”上来考虑动机,是普通人在听到这个故事后的第一反应。
“所以,丈夫不是凶手。”
被否认了答案的班长完全没有丧气的感觉,而是目光闪闪发亮地看向身旁的男生,兴致勃勃地询问。
“美沙绪想听到的答案,良同学的话,一定能知道吧?”
“你对这家伙是不是信赖过头了?”
少女露出很不满的神情。
“他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为什么会知道我想听到什么啊?”
小说家想了想。
“我确实不太清楚藤岛同学的想法。不过,沿着刚才的分析,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
故事本身并不长,所以一定有着某个核心的“key”,在叙述中出现。
“我认为,关键在于「主角」最后与凶手对峙时候目击到的两人的身份。一男一女,男的是「认识的人」,女的是「不认识的人」。”
而在整个故事中,一共才登场数人,利用排除法就可以逼近真相。
“除开‘我’和‘我的母亲’以外,女性登场人物包括夫人和最后出现的女性,男性登场人物包括丈夫、偷偷进入一号楼的年轻男人、事件前一夜的男性、以及最后杀死‘我’的凶手,而后两者已经确定是同一人。”
“当然,存在凶手既不是丈夫,也不是年轻男人的可能性。但是就以故事本身而言,是这二者之一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班长所说的“凶手是丈夫”被否认了,那么凶手就应该是那个年轻男人。
“以此为前提,如果再按照班长之前的推测,这起事件会如何发展呢?出轨被曝光,夫妻间发生激烈争吵,而最终被杀掉的人则是丈夫,是妻子和情人联手杀害了他。埋藏尸体的地方应该还是花园。第二天,年轻男人为了灭口,而将‘我’杀死。”
小说家注意到,藤岛同学好像有些不以为然。看来到这里为止,依旧不正确。好在他的推理还完全没有结束,不如说这里才开始进入正题――
“――可是,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既然丈夫死去,活下来的就应该是妻子。但「主角」却说那是「不认识的人」。这点很奇怪吧?更何况,「主角」在前往洋馆前,曾经考虑过被杀的可能性。夫妻中的任何一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在白天应该都不会对‘我’做什么……不是吗?”
虽然这点只是故事中的「主角」本人的推测而已。
“这、这么说来……”
班长好像理解了什么。
“是的,我想故事最后登场的男女中,不存在夫妻中的任何一人。男人是年轻男性,而女人则是「主角」不认识的陌生人。至于那对夫妻……应该是一起被杀害了吧?”
第16章 幕间与第二个故事
这样一来,「主角」会转身就逃也可以理解了:如果夫妻中有一人活着,完全可以想出解释的理由,不应该贸然对身为邻居的「主角」动手;但如果在这座洋房里,只能见到两个不认识的陌生人,原本的住户全都消失不见,怎么想都会有问题。
「主角」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被灭口,转身逃跑。结果被反应过来的凶手杀死。另外,花园里的埋尸处,要说只埋一个人的话,未免太大了。从面积上来看,足以容纳下两具尸体才对。
“唔……这样的话,动机是什么呢?”
班长的脸上浮现出困惑的表情。
既然夫妻都死了,动机应该就不是由于出轨和偷情,导致男女之间的情杀,而是有外来的凶手,对一号楼的夫妻两人实施的有计划的谋杀。而那个年轻男人,和故事最后登场的年轻女性,应该是同伙吧?
“性质上和入室强劫杀人相似,凶手很可能是与受害的夫妻俩没有社会关系的陌生人。「主角」在被杀前一周,曾经两次目击到年轻男性进入洋房,应该就是凶手在进行踩点,可能是想在等丈夫回来后动手,所以年轻的夫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存在,自然也不会表现出什么异常。”
“动机的话……既然凶手的目的不是财物,而是这两人的性命。应该是复仇杀人,或者是被雇佣来的杀手之类的。”
小说家回想和对比着记忆中的故事与推理出的真相,确定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地方后,将茶杯内剩下的热水灌入喉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