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小说家点点头。
“我就觉得是这样。说到底,这种无聊的东西,家里只有宫城小姐会喜欢。”
“这话太伤人了!而且实际上一点都不无聊啊!”
女孩总算将头转过来,她鼓起脸颊,表示心中的不满。
“明明里面有认识的熟人出演,这点超厉害的不是吗?”
宫城亚纪一边用手指戳着屏幕上正在惨叫的女性――对方的脸皮正在被人一点点残酷地剥下来――一边大声说道。
“不……所以就说这点很无聊,兔死狐悲是人之常情,来源于人的同理心。看到认识的人遭遇到可怕的侵害,无论怎么想都高兴不起来。仔细想想,假如是你的朋友……算了,就当我没问。”
在他人面前继续这个话题,实在是有点不合时宜。
“房东先生是想问,假如是我的朋友遭遇不幸的话,我会怎么想吗?”
宫城亚纪却完全没有理睬小说家的好意,反而态度认真地接住话头说下去。
“我当然会感到很伤心。但是呀,是否会感到伤心,和是否会觉得有趣,这两者并不矛盾。”
……一般来说,这就叫“缺乏同理心”吧?
“听见宫城小姐你说出这样的话,你的朋友们一定会很伤心……”
――“不会呀。别人会怎么想我不知道,至少人家是无所谓的。”
回话的人是此时坐在房间内的第三个人。同时是雨津庄少见的访客。那是一位穿着牛仔裤和白衬衫的黑发女生。刚才她正懒洋洋地仰躺在属于小说家的床上。
“晚上好,水岛小姐。”
“晚上好呀。”
女孩笑眯眯地朝着小说家摇了摇手,她将刚才捧在手中的漫画放在肚子上,同时将身体侧过来。
“话说回来,原来水岛学姐真的是亚纪的朋友吗?”
“当然……等等,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我们俩的关系不是很早就介绍过吗?难道直到刚才前,你都不认为那是真的?”
“呃。”
小说家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老老实实地承认了。
“是的,对不起。”
“……哈啊。”
水岛舞有些沮丧地叹了口气。
“没想到你一直是这样看待我的,太失望了。不过算了,看在你那张可爱的脸蛋上,就原谅你好了。”
“真的吗?那真是感激不尽……”
“等、等等,小舞!你在说什么呀?”
宫城小姐立刻大声叫喊起来。
“‘可爱的脸蛋’是什么啦,不要骗人。房东先生什么时候有过那种东西!”
喂这话太伤人了!你好歹是向我告白过的吧?另外,相比起这个,更令小说家不解的是,宫城小姐竟然真的有正常的朋友――而且不止一个。目前已知的,就已经有两位关系亲密的友人了。
……可恶,为什么这个变态女能交到好朋友,而始终正直善良的我,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生还真是不公平。
他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
硬要说的话,弥生或许能算是“朋友”……她到底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卷八后记?新卷预告
大家好,我是仲夏夜之梦。
想必大家都有接触过多结局的文艺作品,但其中是否包括小说呢?我以前有在网络上阅读过一些采用此种形式的故事。、,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某些作者没有为此给出任何理由,之前的剧情亦没有“剧中剧”或者“平行世界”之类的sf设定,但作者和读者对此却都没有任何解释或疑议,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考虑到体裁的区别,这是否是一种“不合理”呢?
形式主义上的结构创新自然很好,我还以前接触过利用装帧来实现“多结局”的书籍――但这两者在性质上并不相同。因为我所读到的某些作品里,仅仅只有结局上出现了变化。显然,这并非“形式”的个性,而只是“内容”的分歧。
我们再深入一点考虑:从创作手法上来说,结局的留白解读是可行的,举例而言就是“主人公有可能死,抑或不死”;但是,假如结局变成“主人公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而之前又没有任何铺垫,岂不是很奇怪吗?game当然可以采用这种手法(实际上这点虽然看起来是“惯例”,但亦有游戏能通过故事本身设定来解释这种分歧的合理性),因为不同的线路就等于不同的故事,故事是根据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