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我真的只想败光国运(1-515) > 第221节

第221节

“魏王原地招兵,也没有去接手袁绍的兵马痛击燕王,看样子是怕了袁绍。”

“其实,按照我的想法,应该还有一路扬州的兵马支援长安才对……”

“不对啊,扬州也太远了吧?”秦歌道:“荆州我可以理解,可扬州的人想到长安,或者是想打燕王,这得通过豫州,兖州,变数也太多了。”

“王爷,按照常理来讲,应该是并州,冀州,出兵夹击燕王的军队,只要断了他的补给线,那燕王的军队就会成为孤军,覆手可灭。”刘伯温道:“但,现在的情况没法按常理来看了。”

“门下说的,关系到很多政治上的因素。”

“什么因素?”秦歌挑了挑眉。

“袁绍现在只是没有明着抗旨而已,已经可以归结为反贼。”刘伯温道:“若是兖州,青州,这两地距离燕王行军路线较近的地方出兵,造成内部兵力空虚,袁绍明着造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一州之地,然后和燕王一起合兵怎么办?”

秦歌闻言,顿时恍然,随即又道:“那豫州和徐州呢,这两州之地袁绍总不能快速取了吧?”

“粮草。”刘伯温道:“之前常年天灾,受灾的地方不止是冀州。从这两地出兵,怕是粮草不足。长安运粮的话……别忘了,朝廷之前是丢过一部分税银的。”

“在这种时候给豫州运粮,兖州或者荆州只要哪位王爷让账下兵士扮作反贼,截了这粮食,怎么办?”

秦歌沉默不语。

这种事,还真特么有可能发生,因为他就干过!

“朝廷派大军运粮,那留守长安的兵马就不足了。我等刚刚闹过长安,现在长安人心惶惶,若是再抽调兵马运粮,怕是长安不保。”

“在天灾之下,受影响最小的,只有荆州和扬州,所以舍近求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部分风险不需要由长安承担,而是荆州扬州支持两位王爷的世家承担。要是真的抽调了扬州兵马,哪怕扬州兵马到的慢,只要战争陷入胶着状态,也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唔,可能陛下是怕齐王和楚王一样,放齐王去扬州之后,齐王只会做做样子。”

“可就算如此……放齐王出去也是最优解。说白了,现在的战争还没到几位王爷互相争雄的地步,而是一起抵御异姓王和诸侯的时期。”刘伯温皱眉道:“说个有趣的事,我等闯长安,到最后被安到了燕王的头上,说是燕王和锦衣卫指挥使合谋,早就有了造反的打算。”

“朝中还是有能人,这一下削弱了燕王的大义。不过,燕王的反应也是另类。”

…………

时间往回倒退一些,朱棣收到朝廷消息的时候。

“呵,说我早就有了反心,只是现在才顺势造反而已。”朱棣这个时候正带着兵马朝着长安进发。

之前有人觉得荀彧是出昏招,可能是没看前文,朱棣在董卓反了之后没多久就反了,这不是被诬陷逼反的。

“老和尚,你说,咱得怎么回击,说他们没证据?”朱棣随手把那张纸递给了姚广孝。

“为何要回击?”姚广孝笑道:“长安一事,就是我等做的。打仗,打的就是士气,这样我等的兵士,定是士气如虹。”

“可这样下去,我等就没有大义了啊……”朱棣皱起了眉头。

“为何没有大义。”姚广孝微笑道:“别忘了,我等的檄文写的是清君侧,除的不是奸妃,而是害死太子的真凶!”

朱棣盯着姚广孝:“可我们早就预谋造反,这个理由就不成立了。”

“我说的,不是本朝太子。”姚广孝开口道。

朱棣瞳孔微缩:“你说的是……陛下的哥哥?”

“对,陛下他,得位不正啊。为何那祢衡能成礼部尚书?不就是天下文人对陛下这弑兄之人有微辞,所以那些大儒入朝为官后,都是干着干着就忽然请辞,最后杨国忠都落个三公之位,三师没人爱当。”姚广孝扬起了嘴角。

“我等传出去,就说当年的仁寿太子尚有血脉在世,当年和您交好的仁寿太子身死,您趁着宫廷政变回到幽州继位的时候,就已经谋划为仁寿太子复仇了。”

“此番出征,只是要把皇位还给正统!”

“正统是谁?”朱棣挑了挑眉。

“自然是王爷您的儿子啊,就说当初仁寿太子临终托孤,您把您的儿子和他的儿子对换了一下,带着仁寿太子唯一血脉,去了幽州。”姚广孝道:“要是觉得不舒服,随便选一个年纪差不多但不得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